蓩乡
亦作务乡。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更始三年 (25),更始 “使苏茂拒赤眉于弘农,茂军败,死者千余人。三月,遣李松会朱鲔与赤眉战于蓩乡,松等大败”。即此。李贤注谓蓩地 “盖在今虢州、湖城县之间”。
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资治通鉴》:东汉建武元年(25年)赤眉西入弘农,“更始遣丞相(李)松与赤眉战于蓩乡,松等大败,死者三万余人”。《续汉书·郡国志》弘农县有蓩乡。
亦作务乡。在今河南灵宝市北。《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更始三年 (25),更始 “使苏茂拒赤眉于弘农,茂军败,死者千余人。三月,遣李松会朱鲔与赤眉战于蓩乡,松等大败”。即此。李贤注谓蓩地 “盖在今虢州、湖城县之间”。
在今河南省灵宝市北。《资治通鉴》:东汉建武元年(25年)赤眉西入弘农,“更始遣丞相(李)松与赤眉战于蓩乡,松等大败,死者三万余人”。《续汉书·郡国志》弘农县有蓩乡。
三国蜀改牧靡县置,属建宁郡。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境。《续汉书 · 郡国志》 注引李奇曰: “靡音麻,出升麻。” 南朝梁末废。古县名。三国蜀汉改牧靡县为牧麻县,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北境
北宋政和七年(1117)改朱崖军置,治所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南宋绍兴六年(1136)改为宁远县。绍兴十三年(1143)复置吉阳军。明洪武元年(1368)改名崖州。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朱
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乡南。《方舆纪要》卷117永宁府:干木山在“府(治今永宁乡)东南十五里。高八十余丈,根盘百余里。一名狮头山,亦名孤山”。
辽众部族军司,治所在河董城(今蒙古国东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北岸)。辖地相当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后废。
在今江苏苏州市南。《越绝书 ·吴地传》:“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摇王居之。”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南大姚。《越绝书·吴地传》:“摇城者,吴王子居焉,后越王摇居之。”
①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四十里长江北岸莲沱。清置巡司于此。②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六十里南沱镇。清同治《涪州志》 卷1: 罗云里有 “南沱镇”。在重庆市涪陵区东北部、长江右岸。面积61平方千米。人口3.6万。
古称普宁寺。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台山台怀镇北隅显通寺左侧。明永乐初建。宣德年间重建。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殿内塑像俱全。寺后塔院有白色喇嘛塔一座,建于宣德九年 (1434),为印度高僧宝利沙
一名大城关、大成潭镇。在今湖北黄陂县北八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在江西省高安市东北部。面积141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大城街,人口6300。1924年邓姓建村,以附近大城庙得名。1950
即今河北廊坊市西北二十二里万庄镇。清乾隆《东安县志》卷2:万庄镇“离城五十里”。
①北魏孝昌二年 (526) 改鄯善镇置,治所在西都县 (今青海乐都县)。辖境相当今青海西宁市及湟中、平安、乐都等县地。隋大业初改为西平郡,改县为湟水县。唐武德二年 (619) 复为鄯州,天宝初又改为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