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南镇
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蓬南场在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通合州、定远大道”。
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人口3940。因清道光初年属蓬溪、南充县共管,取二县首字命名。1950年为蓬南乡,1958年为蓬南公社,1983年改为蓬南乡,1985年置蓬南镇。1992年东升、惠民、胜利三乡并入。有皮革、印刷、酿酒、榨油、预制等厂。遂武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和“文明书院”古建筑。
即今四川蓬溪县东南蓬南镇。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蓬南场在 “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通合州、定远大道”。
在四川省蓬溪县东南端。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蓬南场,人口3940。因清道光初年属蓬溪、南充县共管,取二县首字命名。1950年为蓬南乡,1958年为蓬南公社,1983年改为蓬南乡,1985年置蓬南镇。1992年东升、惠民、胜利三乡并入。有皮革、印刷、酿酒、榨油、预制等厂。遂武公路经此。有烈士陵园和“文明书院”古建筑。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长江中。《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石门滩。”《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横梁滩”条下:石门滩“在县东三十五里。中有巨漩,为行者患”。
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北。《元和志》卷11黄县:大入故城“在县北二十里。司马宣王伐辽东造此城,运粮船从此入,今新罗、百济往还常由于此”。
在今浙江开化县北。《方舆纪要》卷93开化县:百际岭“在县北五十里。其相接者有风岭,与婺源县接界。明初下徽州,元将李克鲁退屯浙西扎溪源,既而前军至界首百际岭,元兵逆战,大败之”。
在今河北枣强县南。《清一统志·冀州》“圈子堡”条下:“又古营堡,在县南四十五里,达清河县界。”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南三十余里沃洲山麓寨岭村。《资治通鉴》:唐咸通元年(860),“南路军拔贼(裘甫)沃洲寨”。即此。见“沃洲山”。
在今青海民和回族自治县西北。《晋书·秃发乌孤载记》: 东晋太元二十年 (395),“乌孤讨乙弗、折掘二部,大破之,遣其将石亦干筑廉川堡以都之”。北魏废。在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
即大村市。今江苏吴县西南渡村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吴县图: 西南有大村。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南有 “大村镇”。并记: “大村亦作渡村,为洞庭东山入县之要道。”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即今湖北黄梅县南七十二里小池镇。清属德化县(今九江市),乾隆二十三年(1758)置巡司于此。清余名芳《黄梅兵事续记》:咸丰四年(1854)十月,清军收复孔垅,太平军“退遁小池口”。即今湖北省黄梅县南长
在今广西南宁市南十里。《舆地纪胜》卷106邕州:武号山,“《皇朝郡县志》云:在城南”。《方舆纪要》卷110宣化县:武号山“山势雄武,拱向城郭,为邕江之砥障。一名五象山”。
西晋太康四年 (283) 改旬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洵河北岸。南朝宋复改旬阳县。西魏又改洵阳县,为洵阳郡治。隋属西城郡。唐属金州。元废。明洪武三年 (1370) 复置,属兴安州。移治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