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商、周时邑,在今河南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 “新荒命伐蜀。”

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春秋》: 成公二年 (前589),“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又 《左传》: 宣公十八年 (前591),“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杜注: “蜀,鲁地。泰山博县西北有蜀亭。”

③商至战国时方国。在今四川西部。是从周武王伐商纣的八国之一。望帝杜宇时都郫邑 (今四川郫县北),开明朝时迁都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华阳国志·蜀志》: “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 有今四川西部江安长江上游以北涪江上游地区及陕西西南部地。周慎王五年 (前316) 为秦所灭,以其地置蜀郡。

④地区名。秦汉时对古蜀国地之通称。在今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史记· 留侯世家》: “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后汉书·公孙述传》: “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 秦灭蜀国后,置蜀郡。三国时,刘备建蜀国,五代前蜀、后蜀,地区扩大,包括四川全省 (除西部部分地),元以后为四川省之别称。

⑤四川省简称。四川西部古时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建蜀汉,五代时建前蜀、后蜀,因此得名。


(1)古国名。商周时方国。在今四川省成都市一带。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更元九年(前316年)为秦惠王所灭。(2)古邑名。(1)春秋鲁邑。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公会楚公子婴齐于蜀。”即此。(2)本商、西周邑。在今河南省禹州市东北。《逸周书·世俘》:“新荒命伐蜀。”即此。(3)四川省的简称。因古为蜀国、秦置蜀郡、三国时又为蜀汉地而得名。


猜你喜欢

  • 勃窣野

    即悉补野的异译。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新唐书· 吐蕃传》: “故其子孙曰吐蕃,而姓勃窣野。” 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乃东、穷结等县境。

  • 绿笼山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西北。《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 绿笼山在 “县 (今江城镇) 西北十里。林木苍翠,下有泉,流为六部溪,东南流入星云湖”。

  • 鲁姑泉

    在今山东宁阳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32宁阳县: “鲁姑泉在县西北三十里。” 《清一统志·兖州府一》: 鲁姑泉 “西南流六十五里,入泺澢泉。又西会汶上县龙斗泉,入汶河”。

  • 西峰驿

    明置,属澄迈县。在今海南省澄迈县东北永发镇。

  • 陈佗沟

    在今河南淮阳县北十里。《寰宇记》卷10宛丘县:陈佗沟“在县北一十里。上从安仁沟出,入县郭。古老传云:陈公子佗开, 所以灌溉也”。

  • 鄚颉府

    渤海置,治所在鄚州 (今黑龙江省阿城市)。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常、尚志、延寿及吉林松原等市县地。辽废。渤海国置,治鄚州(今黑龙江阿城市)。辖境约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南、延寿县以西及吉林省扶余县、

  • 靖海卫

    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置,属山东都司。治所即今山东荣成市西南靖海镇。清雍正十二年(1734) 省入文登县。(1)古地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置,治今山东省荣成市西南靖海。属山东都司。清

  • 恩和堡

    清乾隆十一年 (1764) 改威远堡置,属中卫县。在今宁夏中宁县东恩和乡。宣统 《甘肃新通志》 卷9: 威远堡 “明万历间建。国朝乾隆十一年改名恩和堡。道光间倾圮,民皆筑庄以居”。

  • 扶莱山

    亦作扶来山。在今广西北流市南。《方舆纪要》卷108北流县:扶莱山“在县南百里,陵水出焉”。

  • 得利赢城

    明置,属复州卫。即今辽宁瓦房店市北得利寺镇。《明史·地理志》 复州卫: “东有得利赢城,元季土人筑,洪武四年二月置辽东卫于此,寻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