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卫
明洪武六年(1373)改西宁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西宁府。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属陕西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西宁府。
明洪武六年(1373)改西宁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青海西宁市。辖境相当今青海湟水流域及大通河中下游的一带。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西宁府。
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西宁州置,治今青海省西宁市。属陕西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为西宁府。
在今山西和顺县西。 《方舆纪要》 卷43和顺县: 㟦山 “在县西八十里”。
在今山东费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33费县:天井汪,“《志》云:源自平地涌出,其下流即涑水也”。
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水经·河水注》引郭缘生记曰: “汉末之乱,魏武征韩遂、马超,连兵此地。今际河之西有曹公垒……义熙十三年,王师曾据此垒。”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 “赫连昌攻皊石及龙骧将军王敬于
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台子高村南。为龙山文化遗址。东西长64米,南北宽56米,高2米,文化层厚6米。1976年和1978年曾经发掘,出土珍贵文物100余件,主要有圆盘足、灰陶罐、石刀、蚌镰等,对研究鲁西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巴安府。治所即今四川乡城县。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1939年属西康省。1951年改为乡城县。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置,治今四川省乡城县。属巴安府。
①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水经·浊漳水注》:斯洨水“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径和城北,又东南径贳城西,百尺沟东南散流,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清一统志·赵州一》:百尺
东汉永初三年(109)改广汉北部都尉置,后属益州。治所在阴平道(今甘肃文县西五里)。辖境相当今川、甘两省交界的白水江流域及四川涪江上游地区,三国魏改为阴平郡。东汉永初三年(109年)置,治阴平道(今甘
①在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灵应山“其山悬崖壁立,岩畔有泉,濆流而下。上有二石穴,一名攻书室,一名灵应洞”。②在今江西龙南县北。《方舆纪要》卷88赣州府龙南县:灵应山在“县北二
即新宁铁路。从广东新宁(今台山市)东南的斗山墟起,北至县北公益埠,折东经新会,至江门北街。
北宋置,属缙云县。即今浙江缙云县东北五十里壶镇。清末改为壶镇。古镇名。北宋置,即今浙江省缙云县东北壶镇。元时置站赤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