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谷水

谷水

①一作縠水。即今浙江钱塘江及其上游兰江、信安江和江山港。

②即今浙江钱塘江支流衢江,秦汉称谷水。《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大末县:“谷水东北至钱唐入江。”

③古获水下游经今安徽砀山县北,有谷水上承砀陂东北流来会, 自此以下通称谷水,东至今江苏徐州市入泗水。《史记·项羽本纪》:“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即此。

④即今河南渑池县南渑水及其下游涧水。东流至洛阳市西注入洛河。《山海经·中山经·中次六经》:傅山“其西有林焉,名曰墦冢,谷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汉书·地理志》 弘农郡黾池县:“谷水出谷阳谷,东北至谷城入雒。”《水经·谷水注》:“今谷水出千崤东马头山谷阳谷,东北流历黾池川,……又东北径函谷关城东。……又东涧水注之。……自下通谓之涧水,为谷水之兼称。”东周王城于谷、洛二水合流处东北岸。《国语·周语》 载,周灵王时,“谷、洛斗,毁王宫”,即此。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都洛阳,曾导谷水,使东出王城北,合缠水东注为阳渠,经洛阳城(今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东至偃师市东南入洛。隋复故道。近世改称上源为渑水, 自渑池县东合涧水以下称涧河。

⑤即今湖北谷城县段之汉江。《方舆纪要》卷79谷城县:汉江“或曰汉水在县境内亦曰谷水”。


①古松江之别称。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西部的苏州河。《水经·沔水注》 引《吴记》:“一江东南行七十里,入小湖,为次溪, 自湖东南出,谓之谷水。”《吴地记》:华亭县“地名云间,水名谷水”。云间、谷水皆松江地区之别名。

②又名砀水。在今江苏徐州市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谷水亦在州南。《图经》:睢水自谷熟而支分,其东出者曰谷水,又东北合于泗水,故有谷泗之称。”

③即今安徽淮水支流谷河。自今河南新蔡县流入安徽临泉县南境,经阜南县南,至颍上县西之南照镇入淮。《水经·淮水注》:“(谷)水上承富水,东南流,世谓之谷水。”

④即今河南罗山县东之竹竿河。《水经·淮水注》:“谷水南出鲜金山,北流,瑟水注之。……谷水东北入于淮。”

⑤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源出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东北流经武威市,又东北经民勤县南入白亭海。《汉书·地理志》 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


猜你喜欢

  • 偃虬堤

    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偃虬堤在府治西北。城下瞰洞庭。每至夏秋,风涛昼夜漱啮,宋郡守滕宗谅因筑此堤捍之。嘉靖三十九年,江湖俱溢,堤圮。隆庆初,郡守李时渐缮城筑堤,民赖

  • 青泥西山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南五十里武安山。《水经·沔水注》: 关祔水 “出上洛阳亭县北青泥西山”。即此。

  • 羌城

    在今山西汾阳县东南三十五里大羌村。《方舆纪要》卷42平遥县:羌城“汉建安中筑此以居羌人”。

  • 三道梁

    即今河北滦平县东南五十里三道梁乡。清于此设镇。

  • 柳湖

    ①在今陕西延安市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57延安府肤施县: 延利渠 “在府城南。旧时灌注城市,复穿城而出,溢为柳湖,入于延水”。宋范仲淹《依韵和延安庞龙图柳湖》 诗: “种柳穿湖后,延安盛可游。远怀忘

  • 鹿台 (臺)

    一名南单台。即今河南淇县治。殷纣王筑。后纣王死于此。《尚书·武成》: “散鹿台之财。” 《水经·淇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武王亲禽帝受辛于南单之台。” 《史记·殷本纪》: 帝纣 “厚赋税以实鹿台

  • 松溪

    ①即今浙江松阳县南松阴溪。《方舆纪要》卷94松阳县: 松溪 “在县西南二十里。源出遂昌县东南,流入境,经县西三十里卯山下……又东南至丽水县,入大溪”。公元1358年明胡大海攻婺州,元将石抹宜孙率车师由

  • 两当驿

    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三十五里。《方舆胜览》卷67凤州:两当驿“两当县东抵京都,西抵益州,皆三十六程,故曰两当”。

  • 孝宁县

    南朝宋孝建元年(454)改軑县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北周废。古县名。南朝宋改轪县置,治今湖北省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属西阳郡。北周时废。

  • 莲塘墟

    即今广东高要市南二十里莲塘镇。明万历《广东通志》 卷46: 高要县有莲塘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