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仑
(崙) 城 西晋时焉耆国地。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境。《晋书·四夷传·焉耆》: 沙州刺史杨宣经理西域,以张植为前锋攻焉耆国,“军次其国,(龙) 熙距战于贲仑城,为植所败”。
(崙) 城 西晋时焉耆国地。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境。《晋书·四夷传·焉耆》: 沙州刺史杨宣经理西域,以张植为前锋攻焉耆国,“军次其国,(龙) 熙距战于贲仑城,为植所败”。
亦名营城。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临淄故城。周武王封吕尚于齐,建都于此。后改名临淄。《汉书·地理志》 齐郡临淄注引臣瓒曰: “临淄即营丘也。” 《晋书· 慕容德载记》: “德如齐城,登营丘。” 《水经·
隋置,属驩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西南。大业初属日南郡。唐武德五年 (622) 属智州。贞观十三年 (639) 后废入越裳县。古县名。隋置,治今越南河静省河静西南。属日南郡。唐初属智州,贞观中废。
1949年以察哈尔右翼正红旗改称,属绥远省。驻地在集宁城关(即今内蒙古集宁市)。1950年改称中心旗。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改设察哈尔右翼后旗,驻土牧尔台(今察哈尔右翼后旗北土牧尔台镇)。197
在清盛京外攘门外五里,今辽宁沈阳市小西门外。后金崇德元年 (1636) 皇太极敕建。两年后寺成,皇太极赐 “莲花净土实胜寺” 大印一枚,允许收藏努尔哈赤用过的甲胄,故称皇寺。是盛京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
即今河南宁陵县西二十里阳驿乡。清光绪《归德府志》卷首《宁陵县境图》:西有阳驿铺。集镇名。在河南省宁陵县西部。阳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900。昔有东西大道,设有驿铺,坐北向南,故名。有修配、砖瓦、木
即今四川平武县东南之平通河,为涪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73龙安府平武县: 青漪江,“ 《志》 云: 源出落丛山下,流至绵州彰明县合于涪江”。
①明初置,属旌德县。即今安徽旌德县西北三十里三溪镇。古称三溪铺,以麟溪、玉溪、丰溪等三溪合流入于徽水为名。《明史·地理志》 旌德县:“北有三溪巡检司。”②北宋置,属永兴县。即今湖北阳新县西五十三里三溪
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清史稿·周达武传》:同治初,追击周绍勇义军“至大竹安吉场”。即此。
①西晋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苍溪县西南东青镇。南朝宋废。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汉昌县置,属隆州。治所即今四川苍溪县。《舆地纪胜》卷185引《元和志》:苍溪县“以苍溪谷为名”。大业初属巴西郡。唐
唐开成中 (836—840) 析长溪、宁川及古田地置,即今福建省宁德市。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升为宁德县。唐开成中析长溪县宁川及古田地置,即今福建省宁德市。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