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崖山
①一名朝阳山。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故蜀王兵阑,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明一统志》谓之赤崖山,云“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若绮霞”。《旧志》亦名朝阳崖,在宜宾县西北二十里。
②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赤崖山在“县北二十里。高耸赤色,如乌斿之状,拱翼县治”。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2丹棱县:赤崖山“县以此得名也。其下即多棱川”。
①一名朝阳山。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故蜀王兵阑,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明一统志》谓之赤崖山,云“崖岸壁立,瞰大江色若绮霞”。《旧志》亦名朝阳崖,在宜宾县西北二十里。
②在今四川丹棱县北。《方舆纪要》卷71丹棱县:赤崖山在“县北二十里。高耸赤色,如乌斿之状,拱翼县治”。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2丹棱县:赤崖山“县以此得名也。其下即多棱川”。
一作三品山或三岩山。在今甘肃陇西县西七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三品石山“俗名安家山。脉自岷岭蜿蜒而来,其上宽平可耕。山腹有三巨石,参列如品字。西、渭二河交会其前。县之主山也。山麓有歧路,西北通狄道
即今内蒙古扎兰屯市。清属布特哈总管管辖,光绪二十年(1894)后属布特哈副都统管辖。1915年设扎兰屯稽垦局, 1925年改为雅鲁设治局,1929年改雅鲁县,属黑龙江省。1934年改设布特哈旗,194
即今浙江开化县北三十四里马金镇。明置巡司于此。在浙江省开化县北部。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马金,人口 5080。传昔马、金两姓居此,后成街,名马金街。民国置镇,1950年废镇改乡
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辽契丹阿保机神册三年(918)建,初名皇都,后改称上京,府名临潢。《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城高二丈, 不设敌楼, 幅员二十七里。……其北谓之皇城,高三丈,
西魏置,为邛州及蒲阳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南五十五里牟礼镇永丰村。隋大业三年(607) 属临邛郡。唐武德元年 (617) 复为邛州治。显庆二年 (657) 移州治临邛县,县属邛州。元至元二十一年
在今河南叶县南。《水经·汝水注》: 烧车水 “西出苦菜山,东流侧叶城南,而下注醴水”。《元和志》 卷6叶县: “烧车水,在县南二十四里。世祖 (东汉光武) 破王寻,烧其辎重于此水滨,因以为名。”
春秋鄀国都城,后入楚。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秦、晋伐鄀。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即此。《汉书· 地理志》 弘农郡丹水县: “密阳乡,故商密也。”古邑名
明置,在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122务川县: 焦岩关 “关北有焦岩渡”。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太谷县东三十五里。《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前627),“狄伐晋及箕。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又昭公二十三年(前519),晋执叔孙婼,“乃馆诸箕”。皆此。一说狄乃白狄,白狄在西河
南朝梁置,属青州。治所在龙沮县(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镇)。北齐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