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江县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通江县析置,治毛浴镇(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毛裕乡)。1935年2月废。
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通江县中心地带析置,治毛浴镇。1935年红军北上后撤销。
1933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通江县析置,治毛浴镇(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毛裕乡)。1935年2月废。
旧县名。川陕苏区设。1933年由四川省通江县中心地带析置,治毛浴镇。1935年红军北上后撤销。
明置,属綦江县。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四十里安稳镇。《方舆纪要》卷69綦江县“东溪马驿”条内:“又有安稳马驿, 旧有砦,亦曰安稳砦。杨应龙作乱,綦江募兵扼安稳以拒之,既而应龙来犯,分兵屯赶水镇、猫儿冈诸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乌撒路置,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十六年(1383)改属四川布政司。清康熙五年(1666)改置威宁府。
即今江苏金坛市西南五十里社头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金坛县记: “社头镇在城西南五十里。”在江苏省金坛市西南部、社头河两岸。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社头,人口 6500。社头旧时
①隋大业元年(605)置,属庆州。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马岭镇。《元和志》卷3马岭县:“以县西一里有马领坂, 因名。”三年(608)属宏化郡。十三年(617)废。义宁二年(618)复置,治所移至故治北
即今湖南桃江县西南七十四里马迹塘镇。清同治《益阳县志》卷3市镇:马迹塘市在“治西百八十里。有汛。讹马家塘”。因紫云宫前泥溪潭中有马迹石,故名。1951年设镇。
一名鳌江。在今福建连江县南。《元和志》卷29连江县:连江“在县南三百里(步),东流入海”。《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引《府志》:“一名鳌江。源出罗源县黄土溪黄柏潭,古田县芝浮溪,侯官旧怀安县桃洲之密溪,
即今山东泰安市西大汶河支流泮河。《水经·汶水注》:“汶水又南,右合北汶水。水出分水溪,源与中川分水,东南流径泰山,东合天门下溪水。”古代折东至牟汶口南入汶,今改道南流入汶。见“五汶”。
唐贞观元年 (627) 废端源县置,属茂州。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二年改置涂州。
北宋崇宁五年 (1106) 置,治所在武冈县(今湖南武冈市)。辖境相当今湖南武冈、新宁、绥宁、洞口诸市县及城步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地。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为武冈路。北宋崇宁五年(110
北周保定元年 (561) 改绥化县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北二十里古城村。隋大业九年 (613) 移治今山西运城市西南三十五里解州。唐武德元年 (618) 改为解县,另置虞乡县于今永济市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