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鼻山
一名赤壁山。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左径赤鼻山南,山临侧江川。”《方舆纪要》卷76黄州府黄冈县:赤鼻山“在府城西北汉川门外,屹立江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赤鼻矶。今亦名赤壁山。苏轼以为周瑜败曹公处,非也”。明置赤壁矶巡司于此。
古山名。又作赤鼻矶。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门外。北宋苏轼误以为即三国赤壁。
一名赤壁山。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左径赤鼻山南,山临侧江川。”《方舆纪要》卷76黄州府黄冈县:赤鼻山“在府城西北汉川门外,屹立江滨,土石皆带赤色,下有赤鼻矶。今亦名赤壁山。苏轼以为周瑜败曹公处,非也”。明置赤壁矶巡司于此。
古山名。又作赤鼻矶。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门外。北宋苏轼误以为即三国赤壁。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旧唐书·地理志》 贵平县: “旧治和仁城,开元十四年移治禄川也。”
在今广东中山市东南。《清一统志·广州府》:乌岩山“在香山县(今中山市)东南七十里。东北抵云梯,西北抵相合,西界香炉,北为千秋岭、红旗峒诸山,迤逦赴海,岩崖幽暗,人迹罕到。宋末,邓光荐避乱居此”。南宋邓
一作曲笑儿泽、古泄兀儿。元汪罕夏季驻地之一。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
①东汉末置,属会稽南部都尉。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改名吴兴县。《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东汉建安八年(203),洪明等五人“各率万户,进屯汉兴”,吴将贺齐自建安进讨,破之。即此。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西团镇。旧属东台县。清嘉庆《东台县志》卷8:县北“八十里团曰西团(今草堰场商垣移设在此)”。
春秋楚邑。在今湖北鄂州市东。《左传》:宣公十一年(前598),“(楚)令尹艾猎城沂”。又定公五年(505),楚“大败夫概王于沂”。皆此。《春秋地名考略》谓在今河南正阳县
即关中平原通往陇东高原的交通要道。南起千河河谷,北出萧关抵清水河谷,途中经古回中宫。《汉书·武帝纪》:元封四年(前107),“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后汉书·来歙传》:建武八年(32)
西晋永兴初分阳羡地置,属义兴郡。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西南五十里国山西麓,章溪东岸。东晋成帝时移于平地,离旧城七里。《宋书·孔觊传》:泰始二年 (466),义兴太守刘延熙叛,吴喜进击,“自国山进吴城,去义
为熊耳山之殊称。又名鸾山、峦山、闷顿岭。在今河南卢氏县东、栾川县西北。为伊水发源处。《山海经· 中山经· 中次二经》: “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 《汉书·地理志》
在今山西岚县西北七十里界河口镇。明属兴县,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