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陀罗尼经幢
俗称石塔。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北宋景祐五年 (1038)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寺已毁。现仅存经幢。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共七级,高16.44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造形秀美,雕刻生动,展现了宋代艺术的高度成就。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石塔。在今河北赵县城内。北宋景祐五年 (1038) 由赵州人王德成建。原为开元寺建筑之一。寺已毁。现仅存经幢。全部用石料叠砌而成,共七级,高16.44米,是我国现存石经幢中最高的一座。造形秀美,雕刻生动,展现了宋代艺术的高度成就。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今河南清丰县东北二十六里马村乡。《方舆纪要》卷16清丰县“主簿寨堡”条下:“县东北二十里有马村堡。皆有小城,周一里有奇,可以守御。”
原名郭隆寺,亦曰古隆寺。藏语意即鹰沟。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广慧寺“在西宁县北一百三十里。旧名尔郭隆寺。本朝雍正四年赐额佑宁寺。乾隆十四年御书真如权应扁额。三十五年赐
在今河南巩义市西。《水经·谷水注》:阳渠“亦谓之九曲渎。《河南十二县境簿》云:九曲渎在河南巩县西,西至洛阳”。《晋书·赵王伦传》:司马虔自河北还洛阳,“宿九曲”。即此。即阳渠。在今河南洛阳附近。《资治
西晋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东。《元和志》 卷22黄金县: “因黄金水而名。” 南朝宋、齐时废。北魏大统十二年 (546) 复置,属晋昌郡。隋大业十一年 (615) 移治巴岭镇 (在今洋县东北)
①即七山。在今江苏沛县西南三十里。②在今浙江绍兴市西北夏履乡西北。《清一统志·绍兴府》: 栖山 “在山阴县西南九十里。越王句践于此栖兵。一名越王峥”。
即今安徽青阳县北二十里童埠镇。《清一统志·池州府二》 “吴潭镇” 条下: “又铜埠镇在县北二十里。”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1封川县:乌添径“在县东北七十里。长二三里,崇冈叠,起伏蟠曲。其相近者为榄径,乔木森密,猿猴聚居”。
1936年置,属广东省。治所即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1987年改设乐东黎族自治县。1988年划归海南省。旧县名。1936年析昌江、感恩两县各一部置,治今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抱由镇。1987年底撤销,
在今山西壶关县南。《清一统志·潞安府一》: 惠泽池 “在壶关县南门外,明洪武九年凿”。
即黄瓜堆。今山西应县西北三十里黄花岭。《资治通鉴》: 唐垂拱三年 (687),燕然道大总管黑齿常之 “大破突厥于黄花堆”。又,元和四年(809),沙陀酋长朱邪执宜 “始保神武川之黄花堆”。即“黄瓜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