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越王山

越王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县西。《清一统志·绍兴府一》: 越王山 “在山阴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昔越王尝栖兵于此。今其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

②即今福建福州市北屏山。《寰宇记》 卷100福州闽县: 越王山 “在州北二百五步,即越王无诸旧城也”。《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越王山 “在府城北,半蟠城外,东联冶山,一名屏山,以形若屏扆也。亦曰平山,又名泉山,以山有天泉池也。闽越王都冶山前麓,故曰越王山。其东南麓,唐时有左衙、宣毅、广节诸营,故亦名将军山”。《汉书· 朱买臣传》: “故东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

③在福建长乐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长乐县: 越王山 “在县东北三十里,山高耸,周回三十里。相传越王无疆 (诸) 之后居此,因名”。

④一名粤山。在今福建浦城县东,城环其上。《舆地纪胜》 卷129建宁府古迹: 越王台 “在浦城县东,《旧经》 云: 越王于此为烽候之所”。

⑤即越秀山。在今广东广州市北越秀公园。《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越秀山 “在府治北。一名越王山”。


古山名。(1)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北屏山。《太平寰宇记》福州闽县:越王山“在州北二百五步,即越王无诸旧土城也”。《读史方舆纪要》福州府:越王山“在府城北,半蟠城外,东联冶山,一名屏山,以形若屏扆也。亦曰平山,又名泉山,以山有天泉池也。闽越王都冶山前麓,故曰越王山。其东南麓,唐时有左衙、宣毅、广节诸营,故亦名将军山”。《汉书·朱买臣传》:“故东越王居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2)在今江西省武宁县东南。相传春秋时越王伐楚屯兵于此。(3)在今浙江省绍兴市西南。昔越王勾践栖兵于此。其上有走马冈、伏兵路、洗马池、支更楼故址等。


猜你喜欢

  • 会龙场

    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光辉乡(会龙场)。民国《三台县志》卷1:会龙场“距县七十五里。明洪武时建。原名普乐场,乾隆时改今名。通梓潼小路”。

  • 随阳郡

    南朝宋泰始五年 (469) 改随国置,属郢州。治所在随阳县 (今湖北随州市)。元徽四年(476) 改属司州。辖境相当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境。南齐改为随郡。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置,治随阳县(在今湖

  • 龙涎屿

    古岛屿名。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海上之布腊斯岛。一说即今龙多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龙涎屿“屿方而平,延袤荒野,上如云坞之盘,绝无田产之利。每值天清气和,风作浪涌,群龙游戏, 出没海滨,时吐涎

  • 通会堡

    北宋元符元年 (1098) 于祭厮坚谷口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西北。后废。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北,属西安州。后废。

  • 王盖庙

    即今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驻地巴彦乌拉镇。1956年复置西乌珠穆沁旗驻此。1964年改名巴彦乌拉镇。

  • 战国秦地。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原阌乡县城(1960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后被淹没)。《史记·范睢列传》: “王稽辞魏去,过载范睢入秦,至湖。”古邑名。战国秦邑。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北阌乡西南。《史记·范雎传》:

  • 晒经关

    明置,属越嶲卫。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南晒经乡。《明史·地理志》 越嶲卫: “有晒经关。” 明曹学佺 《蜀中广记》 卷34: 晒经关,“ 《志》 云: 关在越嶲卫东三百里高岭山,关旁广石,即三藏法师晒经处,

  • 柳树涧堡

    在今陕西定边县东南柳树涧井村附近。《清一统志·延安府二》: 柳树涧堡 “地有柳树涧,因名。明天顺初置,成化中,余子俊移守永济。嘉靖三十七年,巡抚董威修复旧堡,自永济移守于此。城在山上,周三里有奇,门二

  • 官棠水

    在今广东高明市 (高明镇) 西。《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明县: 官棠水 “在县 (治今明城镇) 东四十里。《志》 云: 府东百二十里有官棠山,官棠水出焉, 亦名��滘

  • 锦囊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 (1394) 置,属雷州卫。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北锦和镇北锦城村。清初改为锦囊营。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广东省徐闻县东北锦囊。属雷州卫。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