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安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属兴京府。治所在通沟口 (今吉林集安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34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改为集安市。
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析通化、怀仁二县地置,治通沟口(今吉林集安市)。属兴京府。1929年改属辽宁省。1954年改属吉林省。1965年改名集安县。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属兴京府。治所在通沟口 (今吉林集安市)。民国初属奉天省东边道。1929年直属辽宁省。1934年属安东省。1949年属辽东省。1954年属吉林省。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改为集安市。
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析通化、怀仁二县地置,治通沟口(今吉林集安市)。属兴京府。1929年改属辽宁省。1954年改属吉林省。1965年改名集安县。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东南。清光绪 《崖州志》卷2: 榆林港在 “城 (今崖城镇) 东一百三十里。西南与安南之陀林湾对望,约三百里许,为印度洋所必由之路”。日俄战争时,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东来,曾寄泊于此。在海
亦作大河帐。辽置,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索博日嘎苏木东北。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过庆州东北十里径黑水镇,济黑河,至大河帐。”
即平地泉。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北平地泉镇。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在内蒙古所设、由张家口至归化城之驿站。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平地泉。
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布尔德西。
亦名大盐池。在今陕西定边县西北边墙内。以盐易马故名。《明一统志》卷36庆阳府:花马池,“周围四十三里,与马槽、孛罗、滥泥、锅底等池相近”。《清一统志·宁夏府一》:花马池,“《旧志》:其地平衍,无川谷之
明置,属中都留守司。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后废。
即今浙江临安县城西北隅之西墅街。南宋景定时至明初为临安县治。《明史·地理志》杭州府临安县:“旧治在县西西墅镇。洪武初徙于今所。”古镇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西北西墅。南宋景定中为临安治。明初设税课局于此,
地区名。广东、广西古为百粤地,故称两粤。称广东为粤东,广西为粤西。后专指广东为粤省。地区名。与“两广”同义。广东、广西本百粤(越)地,故又别称粤东、粤西,合称“两粤”。
元元贞元年 (1295) 改瑞安县置,属温州路。治所即今浙江瑞安市。明洪武二年 (1369) 复名瑞安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瑞安县置,治今浙江省瑞安市。属温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降为
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北与乐都县交界之拉鸡山。《隋书·炀帝纪》: 大业五年 (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千里”。校勘记引 《礼仪志三》 作 “诏虞部置拔延山南北周二百里”。明代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