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北镇
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1917年设通北县于此。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西南部、通肯河上游。面积 3384 平方千米。人口 4.2 万。镇人民政府驻通北,人口1.6万。原名通康、通兴,后因位于通肯河之北,改今名。1951年称第一区,1955年设通北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1983年以前曾为通北县治,1983年撤县并入北安市。产大豆、小麦、玉米等。为市南部重要木材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化工、木材、皮革、食品加工等厂。滨北铁路过境,公路通北安等地。
在今黑龙江省北安市东南通北镇。1917年设通北县于此。
在黑龙江省北安市西南部、通肯河上游。面积 3384 平方千米。人口 4.2 万。镇人民政府驻通北,人口1.6万。原名通康、通兴,后因位于通肯河之北,改今名。1951年称第一区,1955年设通北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1983年以前曾为通北县治,1983年撤县并入北安市。产大豆、小麦、玉米等。为市南部重要木材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有农机、化工、木材、皮革、食品加工等厂。滨北铁路过境,公路通北安等地。
在今湖南长沙市西。《梁书·河东王誉传》:梁太清三年(549),信州刺史鲍泉伐湘州,“泉军于石椁寺”,即此。在今湖南省长沙市。《资治通鉴》: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八月,“鲍泉军于石椁寺,河东王(萧)
即越城岭。为五岭之一。在今广西全州、资源二县间。长200公里。《寰宇记》 卷162兴安县:“越城岭一名始安岭,在县北三里,即是五岭从东第五岭。”越城岭古称。
在今湖南桂阳县西。《元丰九城志》卷6:平阳县有大凑山。《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大凑山,“《旧经》云, 出银矿。当其盛时,炉烟蓊然,上接云汉,烹丁纷错,商旅往来辐辏,因以为名”。
①亦作乌溪关。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荆溪县记:“乌溪镇在城东南五十里。”②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乌溪镇。清乾隆《当涂县志》卷6《镇》:乌溪镇“在县东九十里”。在安徽省当涂县南部。面积4
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坝底羌族藏族乡。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废。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塔河县东北依西肯乡西北绥安站附近。后废。
明洪武时置,在今广东河源市城南江滨。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清远县 (今越南北部河北省凤眼)。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北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天柱千户所置,属湖广靖州。治所即今贵州天柱县。崇祯十年(1637)迁治龙塘(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改名龙塘县。后仍还故治,复名天柱县。清雍正五年(1727)改属贵州
即南口。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魏书·常景传》:孝明帝时,杜洛周反于燕州,“都督元谭据居庸下口”,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