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县
①隋开皇三年 (583) 改通井县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大历二年 (767) 属遂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射洪县。
②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马龙州。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四十里旧县镇。明永乐初废。
古县名。(1)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通井县置,治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属新城郡。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2)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属马龙州。明永乐初废。
①隋开皇三年 (583) 改通井县置,属新州。治所在今四川射洪县东南洋溪镇。大业初属新城郡。唐武德初属梓州。大历二年 (767) 属遂州。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射洪县。
②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属马龙州。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四十里旧县镇。明永乐初废。
古县名。(1)隋开皇三年(583年)改通井县置,治今四川省射洪县东南。属新城郡。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2)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属马龙州。明永乐初废。
唐长安兴庆宫内的亭阁。在兴庆池东北,今陕西西安兴庆公园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1载:“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得四本,上因移于兴庆池东沉香殿前。”沉香亭遂以芍药闻名。李白《清平调》曰:“名花倾国两相
在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普陀山西南部。清许琰 《普陀纪胜》: “梅岑峰在达摩峰右,南山最高处。相传汉梅子真隐修此山,林石幽秀,下有丹井,清波泓然,大旱不竭。”
明置,在今湖南炎陵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80酃县: 黄烟堡 “有衡州卫官兵戍守”。后裁。
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城东南。《水经·济水注》: 般水 “出 (般阳) 县东南龙山,俗亦谓之为左阜水。西北径其城南。应劭曰: 县在般水之阳,故资名焉。其水又南屈西入陇水”。《寰宇记》 卷19淄川县: “般
又名玄女泉、珍珠泉。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咄泉 “其泉与地平,一无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
即今新疆洛浦县。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 “和阗东七十五里为洛浦,回人呼为多乐普,译言肩叉肩。洛浦,和阗回庄。”
唐代的部名。在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后属南诏通海都督。
在今湖北咸丰县北。《方舆纪要》卷82龙潭安抚司:白凤山在“司西十里”。
商代方国。在今山东淄博市淄川镇西南。《左传·昭公二十年》: “晏子对曰: 昔爽鸠氏始居此地,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 杜预注: “逢伯陵,殷诸侯,姜姓。”古国名。商代方国。在今山东省青州市东北。《左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洛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大业初属延安郡。十三年 (617) 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为北武州治。贞观二年 (628) 属延州。北宋熙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