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河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 通海河 “在县城西。合吴田溪、西溪、东溪、许陂溪、凉溪、洋步溪、远安溪、通海桥溪、黄田溪、笃陂溪、汤口溪、淡坑溪十二溪之水,汇于城西,是为水口。又合长乐溪、上保溪、中保溪、博溪四溪之水共十六溪,东南流达潮州,入于海”。
即今广东兴宁市西兴宁河。《方舆纪要》卷103兴宁县: 通海河 “在县城西。合吴田溪、西溪、东溪、许陂溪、凉溪、洋步溪、远安溪、通海桥溪、黄田溪、笃陂溪、汤口溪、淡坑溪十二溪之水,汇于城西,是为水口。又合长乐溪、上保溪、中保溪、博溪四溪之水共十六溪,东南流达潮州,入于海”。
亦作鄂锡们。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西北鸥浦乡北鸥浦村。旧为鸥浦县治。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2: 鸥浦县 “地当黑龙江右岸,旧名倭西们”。1928年于此置鸥浦设治局。1929 年改为鸥浦县。
东汉末置,属巴东郡。治所在今四川巫山县北九十五里洋溪乡南宁河。《水经·江水注》:巫溪水“又径北井县西,东转历其县北,水南有盐井,井在县北,故县名北井”。后属固陵郡。三国蜀汉属巴东郡。西晋泰始五年(26
明洪武十二年(1379)置,后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明一统志》卷73叠溪所:中桥关“在所南十五里”。
①在今福建霞浦县南罗浮。《方舆纪要》卷96福宁州 “洪山” 条下: “又南十里曰罗浮山,相传此山浮海而来,泊船山下,可避北风。若南风,则石厓齿齿难近。嘉靖三十七年,倭贼流劫罗浮,官军御却之。” 即此。
即冶父山。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二十里。《隋书·地理志》:庐江郡庐江县“有冶甫山”。即“冶父山”。
在今河北灵寿县西北七十里。明置义头镇巡司。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二十里。《宋史·太祖纪》:宋太祖赵匡胤“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即此。
即龙鱼川。今陕西陇县西千河上源北河。《旧唐书·太宗纪》: 贞观四年 (630),“幸陇州,校猎于鱼龙川”。即此。古水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西。源出小泷山,下流汇于千水。南宋绍兴初金人置栅于鱼龙川口,为杨政
即今河北任丘市东北三十五里梁召乡。清为梁召社。在河北省任丘市东北部。面积73.9平方千米。人口4万。镇人民政府驻梁召,人口2210。建村于战国,传有梁王将军在村东一高台处召过兵,故得名梁王召台,后简称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甘肃布政司。治所即今新疆库车县。十年(1884)属新疆省。二十八年(1902)改为库车州。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直属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