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西周国名。曼姓。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左传·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 ……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公元前678年为楚所灭。

②春秋蔡邑。即今河南漯河市东南邓店。《春秋》:桓公二年(前710),“蔡侯、郑伯会于邓”。杜注:“颍川召陵县西南有邓城。”

③春秋时鲁地。在今山东西南部汶河以南、运河以北地区(清兖州府境)。《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癸丑,盟于邓”。杜注:“鲁地。”

④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左更错取轵及邓”。《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邓城在怀州河阳县西三十一里。”又,《水经·湛水注》:“湛水又东南径邓,南流注于河,故河济有邓津之名。”


(1)西周国名,曼姓,在今湖北省襄樊市西北。《春秋大事表》等误以为在今河南邓州市。《国语·郑语》:周幽王时史伯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春秋时灭于楚。《左传》庄公十六年(前678年):“楚复伐邓,灭之。”秦置县。(2)古邑名。(1)春秋鲁邑,确地无考,当在今山东省兖州市一带。《左传》隐公十年(前713年),“公会齐侯、郑伯于中丘,盟于邓”,即此。(2)春秋蔡邑,后属楚。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左传》桓公二年(前710年):“蔡侯、郑伯会谋于邓。”即此。(3)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十六年(前291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即此。


猜你喜欢

  • 打罕州

    即永宁州。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打罕坡。《方舆纪要》卷121永宁州:“郭子章《黔记》:州初治打罕砦。宣德间改建于关索岭所,俗仍谓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韦阿礼作乱,调广西

  • 七星桥

    战国秦蜀守李冰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部及南部。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郫江、检江)有七桥……长老传言: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故名。在检江(流江)上有万里桥、笮桥;郫江上有市桥、江桥

  • 雪里 (裹) 山

    即今福建将乐县东南雪峰山。明弘治 《将乐县志》 卷1: 雪里山 “在三溪都。由山麓辟径,盘折二十余里,其土膏沙砾,绚如白雪”,故名。

  • 卿州

    卿,又作乡。唐宋羁縻州。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南麻响。属黔州都督府。南宋后废。

  • 鸡鸣冈

    又作鸡鸣山。在今安徽合肥市西北。《新唐书·食货志三》:建中时,“李纳、田悦兵守涡口,梁崇义搤襄、邓,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江淮水陆转运使杜佑(议)……疏鸡鸣冈首尾,可以通舟,陆行才四十里,则江、湖、

  • 龙峰山

    在今浙江浦江县东。《方舆纪要》卷93浦江县:龙峰山在“县治东。三峰相属,环顾县左,有浮图在其巅”。

  • 枞阳上镇

    即今安徽枞阳县。《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枞阳上镇 “在桐城县东南一百二十里。《县志》: 旧县置河泊所凡六,长河河泊所在枞阳上镇”。

  • 临渝县

    ①一作临榆县。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东北。东汉移治今河北抚宁县东榆关站 (一说在今河北山海关)。西晋废。②唐武德初置,为平州治。治所在今河北滦县西北。二年 (619) 移州治卢龙县 (今

  • 徐堨

    又名徐塘。在今安徽含山县南。《资治通鉴》: 魏甘露二年 (257),“因吴人欲向徐堨,(诸葛诞) 请十万众以守寿春。” 胡三省注: “徐堨,即徐塘,在东关之东。”

  • 临晋关

    又名河关、蒲坂关、蒲津关。战国魏置,故址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黄河西岸。《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以中尉从汉王出临晋关”。即此。战国魏置,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北)城东黄河西岸,故名。西汉改名蒲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