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川州
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德源千户置,属大理路。治所在德源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六里,邓川镇东北郊)。明、清属大理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迁治来凤冈(今洱源县东南三十二里旧州),崇祯十三年(1640)又迁邓川驿称新州(今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1913年废为县。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以德原城置,即今云南省洱源县东南新州镇北德源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移治今洱源县南旧州,崇祯十三年(1640年)移治今新州镇。1913年废州改县。
元至元十一年(1274)改德源千户置,属大理路。治所在德源城(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六里,邓川镇东北郊)。明、清属大理府。万历二十八年(1600)迁治来凤冈(今洱源县东南三十二里旧州),崇祯十三年(1640)又迁邓川驿称新州(今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1913年废为县。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以德原城置,即今云南省洱源县东南新州镇北德源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移治今洱源县南旧州,崇祯十三年(1640年)移治今新州镇。1913年废州改县。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六十里广南村。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于此设巡司。
元置,在今安徽绩溪县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濠寨”条下:大谷务“在县北四十里锦谷村口”。
在今江苏太仓市隆福寺西。《清一统志·太仓州一》: 弇山园 “明王世贞筑。中叠三峰。曰上弇、中弇、下弇,极园亭林木之胜”。王世贞所著书有《弇山堂别集》。后人又以 “弇山” 为太仓别称。
汉长安建章宫台榭之 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郊祀志》 卷下: 汉武帝时 “立神明台、井干楼,高五十丈,辇道相属焉”。师古注引 《汉宫阁疏》 云: “神明台高五十丈,上有九室,恒置九天道士百人。
即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星村镇。清崇安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南星村镇。清崇安县丞驻此。
清宣统二年(1910)析绥芬府置,属吉林省。治所在三岔口(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三岔口朝鲜族乡)。1913年降为东宁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三岔口。1913年降为县。
1945年8月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由曹县东南部析置,治青堌集 (今山东曹县东南青堌集镇)。为纪念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二专区专员袁复荣及军分区司令员朱程二位烈士而命名。1949年8月改属平原省。1952年复
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元于钦《齐乘》卷2 “大明湖” 条载历下名泉,有 “柳絮”泉。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8: “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南角,泉沫纷翻,如絮飞舞。”
指今东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民国二十年《东北年鉴》:“所谓东省,即指奉、吉、黑而言之。”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与俄签订东省铁路公司合同,首始用此名。
南朝梁置,为崖州治。治所在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三十里南滩。《寰宇记》卷169宜伦县:义伦县“因义伦水为县名”。大业初为珠崖郡治。六年(610)改为儋耳郡治。隋末徙治今儋州市西北中和镇。唐武德五年(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