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郑国渠

郑国渠

战国时期关中平原上最早兴建的人工灌溉渠道。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仲山下,分泾水东流,历今三原、富平、蒲城诸县境注入洛水。《史记·河渠书》: 秦王政元年 (前246),“韩闻秦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乃使水工郑国间说秦,令凿泾水自中山西邸瓠口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三百余里。……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因名郑国渠。 主要工程从中山西瓠口 (即谷口, 又称焦薮,在今泾阳县西北) 利用西北向东南逐步倾斜的地形,引泾水东流,至今三原县北,合浊水,利用浊水及石川河水道,再引流东径今富平、蒲城之南,注入洛水。汉、魏时,仍为泾水流域主要灌溉系统。唐以后郑国渠逐渐堙废。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采纳韩国水工郑国建议开凿。自中山西瓠口(谷口,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引泾水东流,至今三原县北合浊水、石川河,东流经今富平、蒲城南,注入洛水。渠长三百多里,溉田四万多顷。唐代湮废。


猜你喜欢

  • 古红螺山寨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红螺岘镇。《清一统志·锦州府二》:古虹螺山寨“在府治西五十里。……土人相传疑渤海时建。《通志》:其遗墟周二里三百三十四步,有门三,今圯”。

  • 南木溪

    又作楠木溪。在今云南富宁县东三十里。《明一统志》 卷87广南府: 南木溪 “在富州东三十里。源出花架山,其水常温”。

  • 富水郡

    西魏置,治富水县 (今湖北京山县东北)。隋废。唐天宝元年 (742) 改郢州复置,治所在京山县 (今湖北京山县)。辖境约当今湖北钟祥市及京山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郢州。(1)西魏置,治富水县

  • 昆 (崑) 嵛山

    一称姑余山。在今山东半岛莱阳市东至荣成市成山角间。主峰又名泰薄顶,在文登市西北。《寰宇记》 卷20牟平县: “大昆嵛山在县东南四十里。按 《仙经》 云: 姑余山,因麻姑曾于此山修道上升,有余址尚在,因

  • 木垒河驿

    清光绪年间置,即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清宣统《新疆图志》卷79奇台县:木垒河驿“市上居民约一百五六十家,附近种地者颇多”。

  • 头道江

    即今吉林通化市。清光绪间置通化县于此。即“头道松花江”。

  • 波利山

    在今贵州绥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70绥阳县: 波利山在 “县北二十里”。

  • 丰宁长官司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都匀卫。治所即今贵州独山县西南上司乡。弘治八年(1495)属独山州。清改为丰宁上长官司。

  • 紫泥墟

    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南紫泥村。明置巡司于此。

  • 苏吉丹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中爪哇锦石一带。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苏吉丹即闍婆之支国,西接新拖,东连打板,有山峻极,名保老岸。”明张燮《东西洋考》卷4“思吉港”条:“思吉港者,苏吉丹之讹也,为爪哇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