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 西北十里纪南城。楚文王定都于此。昭王十年 (前506) 吴师入郢,即此。后昭王曾迁都鄀 (今湖北宜城市东南),惠王初又曾迁都鄢,不久皆迁回。顷襄王二十一年 (前278)陷于秦,遂迁都于陈 (今河南淮阳县)。考烈王十年 (前253) 迁都钜阳 (今安徽阜阳市北),二十二年 (前241) 迁都寿春 (今安徽寿县西南)。凡迁都所至当时皆称郢。《路史· 国名纪》 称,“殷商、楚郢,所至以为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又作纪郢、南郢。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春秋楚文王定都于此。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为秦将白起所破,地入秦。(2)楚昭王十年(前506年),昭王迁都鄀;惠王即位(前488年)之初迁都鄢;顷襄王二十一年纪郢失陷后迁都陈;考烈王十年(前253年)迁都巨阳;二十二年迁都寿春:凡迁都所至当时都被称为郢。(3)在今湖北省江陵县东北、纪南城东南。为春秋战国时楚别邑。(4)即“程(1)”。


猜你喜欢

  • 神女峰

    亦名望霞峰、美人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为巫山十二峰之一。南宋陆游 《入蜀记》:“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讬。” 历代咏神女峰之诗篇甚多,如唐刘禹锡 《巫山

  • 东洋州站

    又作东祥州、祥州。元置,在今吉林汪清县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唆吉正东微北百二十(里)石迪,正东北五十(里)甫丹,百一十(里)东洋州。”明废。

  • 浪㳽州

    即浪弥州。 在今四川泸定或石棉、 汉源等县境。

  • 臭池

    又名臭湖、臭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楚皇城东。《水经·沔水注》: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者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 岳 (嶽) 麓山

    ①又名麓山。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元和志》 卷29长沙县: “岳麓山,在县西南,隔湘江水六里,盖衡山之足也,故以 ‘麓’ 为名。” 上有岳麓寺。《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广传》: 彭师暠登城望水西军,入白

  • 箐口关

    ①又称倘甸关。即今云南个旧市北四十一里倘甸乡。旧属蒙自县,明置箐口关巡司。②在今云南建水县北曲江北。明、清置曲江巡司。

  • 皮被河

    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上源之一。《辽史·地理志》:皮被河城“皮被河出回纥北,东南经羽厥,入胪朐河,沿河董城北,东流合沱漉河,入于海”。

  • 苏基镇

    即今河北海兴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0盐山县图:东北有苏基镇。1965年于此设海兴县。在河北省海兴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苏基,人口2万。明永乐二年(

  • 毡 (氈) 帽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清一统志·宣化府》: 毡帽山 “在赤城县北,独石城西北十里。圆耸卓立,远望如帽,因名。一名簪缨山”。

  • 壶口

    即壶口关。一名壶关。在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东阳关。《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 十二月,“国夏伐晋,取……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