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宣慰司
明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属重庆卫。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二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清乾隆元年(1736)改为酉阳州。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八年改为宣抚司,天启元年(1621年)又升为宣慰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县。
明天启元年(1621)升为宣慰司,属重庆卫。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四川酉阳、秀山二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清乾隆元年(1736)改为酉阳州。
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治今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八年改为宣抚司,天启元年(1621年)又升为宣慰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县。
①亦名长乐寺。后名永福寺。在今四川三台县西门外半里牛头山下。唐杜甫有《上牛头寺》、《望牛头寺》诗。②在今陕西西安市南二十里樊川北。《清一统志·西安府四》:唐贞元六年建,内有四季柏,形如张盖,四时皆花”
南齐置,属蔡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四十里翟家古城。梁与西蔡阳县合并为蔡阳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与西蔡阳县同为蔡阳郡治。后与西蔡阳县合并为蔡阳县。
秦置,为济北郡治。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汉书·异姓诸侯王表》: 汉高帝元年 (前206),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即此。汉以后称为博县。古县名。(1)秦以博邑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
隋大业十一年(615)置,属眉山郡。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南三十里。《元和志》卷31玉津县:“以江有璧玉津,故以为名。”唐武德初属嘉州,天宝初属犍为郡,乾元初复属嘉州。北宋乾德四年(966)废入犍为县。古
即大加纳。今台湾省台北市的旧称。又作大加蚋、大佳腊、大嘉腊。今台湾省台北市的原始名称,系土著平埔族语的音译,意即“平坦浸水之地”。大致包括今台北市区的大部以及内湖区的平原地带。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
1914年改南宁县置,为广西省会及南宁道治。治所即今广西南宁市。1946年划城区置南宁市。1951年迁治今县东北五塘镇。1953年迁今治蒲庙镇。旧县名。1914年改南宁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即鸿沟。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绕市南而东南流。《史记·魏世家》: “太史公曰,吾适故大梁之墟,墟中人曰: ‘秦之破梁,引河沟而灌大梁,三月城坏,王请降,遂灭魏。’”
北周置,属邵郡。治所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隋开皇初属邵州。大业初废。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属邵郡。隋大业初废。
明置,即今贵州修文县。《明史·王守仁传》:“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即此。在今贵州省修文县。明正德初王阳明贬谪为龙场驿丞,即此。
高句骊置,即今辽宁丹东市东北九连城镇古城。《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道里记》:自营州渡辽水,“南至鸭渌江北泊汋城七百里,故安平县也”。又 《新唐书· 太宗纪》: 贞观二十二年 (648),伐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