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野狐岭

野狐岭

①在今河北万全县北三十里。地势高峻,风力猛烈,雁飞遇风辄坠地。为北方一重险。《辽史·兴宗纪》: 重熙六年 (1037),“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 太祖纪》: 太祖六年 (1211),“帝自将南伐,败金将定薛于野狐岭”。《明史·李文忠传》: 洪武三年 (1370),“拜征虏左副将军,与大将军分道北征,以十万人出野狐岭,至兴和,降其守将”。

②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二十里。《辽史· 兴宗纪》: 辽重熙六年 (1037) “夏四月,猎野狐岭”。《元史·木华黎传》: “金兵号四十万,阵野狐岭北。”均此。


古山名。在今河北省万全县西北。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出野狐岭,败元兵于察罕脑儿;景泰元年(1450年),英宗自瓦剌部南归,也先遣兵送至野狐岭,皆即此。


猜你喜欢

  • 三天子都

    今安徽黄山山脉的古名。西起祁门、黟县,以黄山市区为中心,东连歙县、绩溪等地,横亘在皖南山地的中枢,是长江下游与钱塘江的分水岭。《山海经·海内经》:“南海之内,有山名三天子之都。”又《海内东经》:“浙江

  • 太仆右旗

    1936年由太仆寺右翼牧厂改置,旗驻地在上都河(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

  • 余干州

    元元贞元年(1295)升余干县置,属饶州路。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辖境相当今江西余干县地。明洪武初复降为余干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余干县置,治今江西省余干县。属饶州路。辖境相当今余干县地。明洪武

  • 吴凤

    即今台湾省嘉义县东吴凤乡。吴凤原为一汉人名,任清康熙、乾隆时之通事。相传吴凤为改变当时山胞杀人头祭神的恶习,舍生取义,后人为纪念他,遂以吴凤为乡名。

  • 石昌镇

    北宋置,在今甘肃环县西南三十里。北宋范仲淹筑,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南。属环州。《武经总要》:石昌镇“控西北马岭大川口入故威州路,北与合道镇相应”。为防御西夏要地。

  • 旧站

    即九站。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北九站乡。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北“二十八里旧站街”。

  • 双渠

    在今新疆英吉沙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苦井、黄渠三百二十里至双渠,故羯饭馆也。”

  • 夹马营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二十里。《宋史·太祖纪》:宋太祖赵匡胤“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即此。

  • 阿什哈达摩崖碑

    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南三十里阿什哈达屯松花江北岸的断崖绝壁上。为明代两摩崖刻石。第一碑刻于绝壁中部,坐北朝南,高出水面10米。此碑通高135厘米、宽70厘米,刻字三行。第二碑在第一处西侧40米处的山脚斜

  • 虎须 (鬚) 滩

    在今四川忠县西南。《水经·江水注》: “江水右径虎须滩。滩水广大,夏断行旅。江水又东径临江县南。” 《方舆纪要》 卷69忠州: 大江在州城南,“州西二里有石梁,亘三十余丈,横截江中,俗呼倒须滩。《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