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金城县

金城县

①西汉置,属金城郡。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固城。《汉书·地理志》 金城郡注引应劭曰: “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 臣瓒曰: “称金,取其坚固也。” 十六国前凉为金城郡治。西秦曾迁都于此。北魏废。隋大业初改子城县复置,为金城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兰州市。隋末改名五泉县。唐咸亨二年(671) 复名金城县,为兰州治。天宝元年 (742) 又改为五泉县。

②北魏初置,属金城郡。治所在龙支堡 (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西魏废帝二年(553) 改名龙支县。

③北周置,为旭州通义郡治。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东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美俗县。

④唐武德二年 (619) 改因城县置,属延州。治所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天宝元年 (742) 改名敷政县。

⑤唐武德四年 (621) 分涟水县置,属涟州。治所在今江苏涟水县北二十里。贞观元年 (627)废。

⑥唐景龙二年 (708) 改始平县置,属雍州。治所在马嵬城 (今陕西兴平市西二十五里马嵬镇)。《元和志》 卷2: “景龙二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中宗送至此县,改始平县为金城县。” 开元元年 (713) 属京兆府。至德二载 (757) 改名兴平县。

⑦唐乾元二年 (759) 改广武县置,属兰州。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东南。后地入吐蕃,废。

⑧唐末置,为应州治。治所在今山西应县东。乾符间移治今应县。明洪武初废。《资治通鉴》: 五代晋天福二年 (937),“应州马军都指挥使金城郭崇威亦耻臣契丹,挺身南归”。胡三省注: “按此非兰州之金城,乃应州之金城县也。”

⑨北宋置,为羁金城州治。治所即今广西河池市。元废。

⑩1919年8月改金县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即今甘肃榆中县。同年10月改名榆中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属金城郡。十六国前凉为金城郡治,西秦乞伏乾归称河南王迁都于此。北魏废。隋大业初改子城县为金城县,治今兰州市。为金城郡治。后改为五泉县。唐咸亨二年(671年)复改为金城县,为兰州治。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五泉县。(2)北魏置,治龙支堡(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南)。西魏改为龙支县。(3)北周置,治今甘肃省碌曲县东。为通义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美俗县。大业初又改为洮源县。(4)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因城县改名,治今陕西省甘泉县西北。天宝元年改名敷政县。(5)唐武德四年分涟水县置,治今江苏省涟水县北。属涟州。贞观元年(627年)仍废入涟水县。(6)唐景龙四年(710年)以始平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兴平市。唐中宗于是年送金城公主入蕃,别于此,因名。属雍州。至德二载(757年)改今名。(7)唐乾元二年(759年)改广武县置,治今甘肃省永登县。属兰州。广德元年(763年)地入吐蕃后废。(8)五代唐明宗以其出生地金凤城为金城县,治今山西省应县东。为应州治。北宋乾符中迁治今应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入应州。(9)北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金城江镇。为宜州所领羁縻金城州治。元废。(2)旧县名。1919年改金县为金城县,治今甘肃省榆中县。同年又改为榆中县。


猜你喜欢

  • 石桥浦

    在今湖北武汉市汉口东。《资治通鉴》:南齐中兴元年(501),萧衍攻张冲于郢州,“(曹)景宗遂据石桥浦,连军相续,下至加湖”。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东。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攻张充于郢州,命曹景宗

  • 米河

    又名米沟河。在今山东淄博市北。《资治通鉴》:唐天复三年(903),王师范以平卢之兵、王茂章以淮南之兵合兵击朱友宁,“两镇兵逐北至米河,俘斩万计,魏博之兵殆尽”。即此。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8:“米沟河

  • 姥岭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南。《方舆纪要》卷92余姚县: 姥岭 “在县东北十五里。东去烛溪湖五里”。

  • 赵牛河

    在今山东齐河县西。《清一统志·济南府一》: 赵牛河 “旧曰利民河。西南自长清连杨堤,西北至禹城界,长百余里。地势洼下,夏秋水溢,淹没禾稼。明洪武十七年知县赵清、县丞牛文浚河,阔十五步,深二丈,民至今赖

  • 金沟

    在今江苏沛县东五里。《清一统志·徐州府一》: 金沟,“三河口诸水,由此而入运河。地多沙,其中隐隐若麸金,故名”。集镇名,在江苏省金湖县中南部。属金南镇。人口 2400。为原金沟镇人民政府驻地。相传隋炀

  • 清湖

    在今江西高安县东。《明一统志》 卷57瑞州府: 清湖 “在府城东一十五里。其水四时清莹”。下流入蜀江。

  • 希玄寺

    北魏熙平二年(517)建,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名巩县石窟寺。又称十方净土寺。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建,在今

  • 岔道

    即今北京市延庆县南二十里八达岭镇东北岔道。《方舆纪要》卷17延庆州:岔道口,“《志》云,自八达岭而北地稍平,五里至岔道。有二路:一自怀来卫保安州历榆河、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

  • 新垒头

    即今河北辛集市北新垒头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7束鹿县图: 西北有新垒头。

  • 仁侵孜宗

    又作达那仁则、达那仁青孜、达那仁钦则谿、打那仁钦孜谿。治所即今西藏谢通门县东仁钦则。“仁侵孜”,藏语意为宝山顶。1960年并入谢通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