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山
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金紫山 “在县北十里。石山耸拔。冈脉南出,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俗名龙山”。
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方舆纪要》 卷71盐亭县: 金紫山在 “县北 (七) 十五里。相传以唐邑人严震、严砺,俱贵显而名。一名紫金山”。
①在今广东英德市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02英德县: 金紫山 “在县北十里。石山耸拔。冈脉南出,为县北一里之大庆山,俗名龙山”。
②在今四川盐亭县北。《方舆纪要》 卷71盐亭县: 金紫山在 “县北 (七) 十五里。相传以唐邑人严震、严砺,俱贵显而名。一名紫金山”。
在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北峰。其地中突旁削,宽仅二尺余,两旁直立,深不见底。清光绪《华岳志》卷6载鄂海《修西岳庙并修山记》:“苍龙岭耸立天际,两傍悬崖万丈,无可倚傍,人过此若从鱼背上行,即韩文公痛哭处也。
亦称独耸峰。齐云山主要山峰之一。在今安徽休宁县西。《舆地纪胜》 卷20徽州: 独耸山 “在休宁县西五十里。有洞邃深。唐乾元间,尝投龙”。宋宣和间,方腊起义,曾在此峰据险扎寨,称方腊寨。今遗址犹存。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改施南土司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民国初属湖北荆南道。1921年属施鹤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在湖北省西南部,东南邻湖南省。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积2740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临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帖夷县 (在今四川南坪县东南一百里)。隋开皇三年 (583)) 废。西魏置,治贴夷县(今四川九寨沟县东南)。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九寨沟县及其附近一带。
明永乐九年 (1411) 改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置,属大田所。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十三年 (1415) 升为散毛宣抚司。明永乐九年(1411年)改散毛沿边军民宣慰司置,治今湖北省来凤县。十三年升
在今福建浦城县北九十里。其北为枫岭隘。1919年《江西福建明细图》: 福建浦城县北有深阬。
①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治所在安宁郡安宁县 (今陕西绥德县东南五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绥德、清涧、子长、子洲、米脂、佳县、吴堡等县及横山县东部、榆林市南部地。隋大业元年 (605)改为上州,三
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属岭南广西道。治所在柳城县 (今广西柳城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柳州市、柳江、柳城二县及鹿寨县西南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柳州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柳州置
在今蒙古国西南部。《后汉书·窦固传》:永平十六年(73),伐北匈奴,“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万骑出居延塞。……耿秉、秦彭绝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即此。古山名。约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诺水县置,为始宁郡治。治所即今四川通江县。《寰宇记》 卷140通江县: “以邑枕巴江,故为通江县。” 乾元元年 (758)为璧州治。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属巴州。南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