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山县

铜山县

①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西濮州。治所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北。贞观十一年(637)属髳州。天宝后废。

②唐调露元年 (679) 于废铜山监置,属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九十里广福镇 (俗名铜山寺)。《寰宇记》 卷82铜山县: “以铜山为名。”北宋属潼川府。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中江县。

③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东平县置,属咸平府。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南中固镇。元废。

④清雍正十一年 (1733) 置,为徐州府治。治所即今江苏徐州市。民国初为江苏徐海道治。1927年直属江苏省。


(1)古县名。(1)唐调露元年(679年)析郪、飞鸟二县置,治今四川省中江县东南广福镇。属梓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2)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东平县置,治今辽宁省开原市南中固镇,属咸平府。元废。(2)今县名。在江苏省西北部、微山湖南岸,西南与安徽省交界。属徐州市。面积1999.6平方千米。人口128.7万。辖22镇。县人民政府驻铜山镇。春秋彭城邑。秦置彭城县,属泗水郡。西汉至金均称彭城县,历为楚国、彭城国、徐州、彭城郡治。蒙古至元二年(1336年)废县并入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徐州为府,置铜山县为府治,以县东北境微山湖畔有铜山(今已沦入湖中)故名。《大清一统志》:铜山“在铜山县东北八十里,与利国驿连境。旧常产铜,故名”。1912年废府留县。1914—1927年为徐海道治。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5年析城区置徐州市。1948年铜山县被划为铜北、铜山、邳睢三县和徐州市郊区,属山东省。1949—1952年先后归山东省台枣专区和滕县专区领导。1953年撤销铜北县、邳睢县,恢复铜山县建制,属江苏省徐州专区,县人民政府驻徐州市。1961年划归徐州市领导。1962年复划归徐州专区。1970年属徐州地区。1983年复归徐州市领导。2002年迁治铜山镇。地处黄淮平原与低丘陵相间地带。主要河道有京杭运河、废黄河、郑集河、屯头河、房亭河等。属南温带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稻、玉米、大豆、甘薯、棉花、花生、芝麻、烟叶为主,是全国粮棉、蔬菜、山羊板皮和生猪生产基地县。汉王乡玫瑰花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中国重要的玫瑰花产地,素有“玫瑰之乡”美称。有建材、煤炭、轻纺、化工、冶金、机械、电器、食品等工业。矿产有煤、铁、石灰石、大理石、石英、耐火黏土等。陇海、京沪铁路交叉境内,京杭运河贯穿东西,104、206、310国道经此,为苏、鲁、豫、皖交通咽喉。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北洞山楚王汉墓、汉王拔剑泉、汉王庙、楚王山汉墓群、小龟山西汉楚王刘注墓、茅村汉画像石墓、文徵明碑刻和阎窝惨案纪念馆等。


猜你喜欢

  • 五里泉水

    约当今山东淄博市、桓台县间涝淄河。《水经·瓠子河注》:“德会水又西北,五里泉水注之。水出(昌国)县南黄阜,北流径城西北入德会。”

  • 方吴岭

    在今安徽歙县南,为大连岭主峰之一,南接浙江淳安县界。《方舆纪要》卷28歙县:方吴岭“在县南九十里,高二十余仞,有小岭七十二。自府境往严州遂安县,此为捷径”。

  • 昂阿下水

    即奄遏下水海。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三朝北盟会编》 引 《燕云奉使录》 作 “昂阿下水”。

  • 都利山

    亦名都荔山。在今广西阳朔县西南隅。明曹学佺 《广西名胜志》 卷1阳朔县: “县理设在都利山下。《注水经》 云: 漓水又南径都利山是也。以出香草,故名。”

  • 重华场

    即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重华镇 (重华堰)。魏源 《圣武记》 卷9: 清嘉庆五年 (1800),白莲教义军驻此,清将德楞泰进攻 “重华堰”。即此。

  • 大鳌山

    在今福建龙海市南。《方舆纪要》卷99海澄县:大鳌山在“县(治今海澄镇)西南十里。蜿蜒巍峨,特耸二峰,形如笔架”。

  • 大同县

    ①唐贞观七年(633)置,属龚州。治所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北七十五里同和镇大旺圩。北宋开宝五年(972)废入平南县。②辽重熙十七年(1048)置,为大同府治。治所即今山西大同市。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

  • 柳市

    汉长安九市之一。在长安城西,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书·游侠传·萭章》: “萭章字子夏,长安人也。长安炽盛,衙闾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曰 ‘城西萭子夏’。”师古注: “ 《汉宫阙疏》 云细柳仓有柳市

  • 莎车国

    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莎车城 (今新疆莎车县)。东汉永建二年 (127)属西域长史。南北朝时名渠沙国。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莎车城(今新疆莎车县境内)。属西域都护。魏、晋、南北朝时称“

  • 蓬丰 (豐)

    古国名。即今马来西亚马来亚东部之彭亨。见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卷上 “三佛齐国”条。《岛夷志略》 作彭坑,明以后始有今译名彭亨。《云麓漫钞》 卷5作朋丰,《海录》 作邦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