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梁县

铜梁县

唐长安四年 (704) 置,属合州。治所在奴��山列宿坝 (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 《元和志》 卷33铜梁县: “取小铜梁山为名。” 开元三年 (715) 移就涪江南岸 (在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十六年 (728)移于东流溪 (今潼南县南集乡戴场坝。一说今铜梁县西北)。天宝初属巴川郡,乾元初属合州。元移治今铜梁县。清康熙元年 (1662) 废入合州,六十年(1721) 复置,属重庆府。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在重庆市西北部。面积1342平方千米。人口80.6万。辖25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巴川镇。以县有铜梁山,阳光斜照石梁呈现古铜色,故名。《元和郡县志》:铜梁县“取小铜梁山为名”。《读史方舆纪要》合州铜梁山“州南五里,东西连亘二十余里,巅平整,环合诸峰,此为独秀。有石梁横亘,色如铜。《蜀都赋》所云:外负铜梁者是也”。武周长安四年(704年)析石镜县置铜梁县,属合州。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铜梁、石镜县地置巴川县,仍隶合州。乾元元年(758年)巴川县西南部分地划给新置的大足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撤巴川县并入铜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析铜梁、遂宁二县部分地置安居县,属重庆府。清康熙元年(1662年)撤铜梁、安居二县入合州;康熙六十年又以安居、铜梁二县地复置铜梁县,属重庆府。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璧山专区,1951年属江津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江津专区(1968年改江津地区)。1981年属永川地区。1983年划归重庆市。地处盆中方山丘陵与盆东平行岭谷交接地带。涪江、琼江、小安溪纵贯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高粱为主。特产中药材使君子、白芍。为柑橘基地县。矿产有煤、铁、锶(天青石)、重晶石、硅石及巴岳山矿泉水等。工业有采煤、电力、化工、建材、丝绸、机械、造纸、食品、纺织、化肥、碳酸锶、铝业等。“铜梁龙灯”工艺精湛,驰名国内外。境内有绵璧、铜大、铜合等公路。涪江通航运。县西北有邱少云烈士纪念馆。名胜古迹有西温泉、巴岳山、武庙波仑寺、“铜梁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 山头镇

    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山头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博山县东南有山头集。民国《续修博山县志》卷2《乡镇》作山头镇。(1)在安徽省泗县东北部。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6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山

  • 显宁陵

    南朝陈宣帝刘顼陵墓。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牛头山西北。《元和志》 卷25 上元县: 宣帝顼显宁陵 “在县南四十里牛头山西北”。《清一统志·江宁府二》 引 《县志》: “其地旧名陵里,亦曰天子陵,石兽尚存,

  • 崖州

    ①南朝梁置,治所在义伦县 (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隋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治所在舍城县 (今琼山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口、琼山、琼海三市及文昌、澄迈、定安等县地。天宝元年(742)

  • 郑白渠

    即郑渠和白渠的合称。《班固·西都赋》:“郑白之沃,衣食之源。” 郑渠为韩水工郑国为秦所凿; 白渠为汉赵中大夫白公所凿。

  • 玉佛寺

    在今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上。清咸丰、同治间普陀山僧人慧根至缅甸迎回大小玉佛五尊,回国后途经上海,留下两尊并募款在江湾建寺。光绪八年(1882)在江湾建成玉佛寺。辛亥革命后,寺废。1918年在今址重建,1

  • 清平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 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清康熙十一年(1672) 废。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凯里市西北清平。属贵州都指挥使司。清康熙十一年(16

  • 王昭君墓

    一称青冢。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十八里大黑河南。《汉书·元帝纪》:竟宁元年(前33)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同书《匈奴传》亦载:“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 札藏寺

    清建,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北三十里湟水南岸。民国《湟源县风土调查录》:“札藏、福海二寺,寺僧系蒙古种族,附近有田地百数十石。”

  • 西

    即西犬丘。春秋战国秦邑。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九十里。春秋时铜器《秦公簋》铭文:“西一斗七升大半升、葢”;又曰:“西元器一斗七升賸、��。”郭沫若识此为秦景公时器,“西即西县”

  • 脊现关

    即今安徽安庆市北集贤关。《清一统志·安庆府二》: 脊现关 “在怀宁县北十八里脊现岭上,县北连山迤逦,至此而为狭岭,置关其上,以阨舒庐之要。按,脊现关亦作集贤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