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铜鼓山

铜鼓山

①在今山西岚县南。《方舆纪要》 卷40岚县: 铜鼓山在 “县南四十里,山险峻”。

②即今福建永定县东北铜鼓山。《舆地纪胜》卷132汀州 《景物下》: 铜鼓山 “在上杭县东南百里。(山有铜鼓),声闻则岁大稔”。《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 “铜鼓山在县东北六十里,接上杭县界。拔地突起,高百仞,广数里,民居其下。左右有二湖,皆广袤数丈。其一虽旱不涸,名铜鼓湖。”

③在今广东高要市南。《舆地纪胜》 卷96肇庆府: 铜鼓山 “在南岸,府治 (今肇庆市) 之对山”。《方舆纪要》 卷101肇庆府高要县: 铜鼓山在 “府南二十里。高千仞,周三十余里。府治之案山也。山有赤石如鼓,叩之有声,因名”。

④在今广东丰顺县东北铜鼓嶂。《方舆纪要》 卷103程乡县: 铜鼓山在 “县东南八十里。高千丈,周百里。山势峻阻,盗贼多窟穴其中,亦曰铜鼓嶂。其相近者有阴那山”。

⑤在今广西武宣县南。《寰宇记》 卷165武仙县:“铜鼓濑又有铜鼓山,俱在郡界。” 《舆地纪胜》 卷105象州: 铜鼓山 “在武仙县西十里。下有铜鼓濑。昔马援南征,获骆越铜鼓。《广化记》 曰: 俚僚铸铜为鼓,惟以广大为贵,面阔丈余。初成,挂于庭,克晨置酒,招置同类,来者盈门”。

⑥又作铜鼓岭。在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六十里近海处铜鼓角。《舆地纪胜》 卷124琼州: 铜鼓岭 “在文昌县。俗传民得铜鼓者验之,乃诸葛武侯征蛮之钲,因以名之”。《清一统志·琼州府》 “铜鼓山” 条引《旧志》: “铜鼓山,盘亘海岸,半入海中。上有龙神,春秋祀之。出水晶石燕。”

⑦在今四川荣昌县北。《元和志》 卷33静南县:铜鼓山 “在县北八十里”。《舆地纪胜》 卷161昌州:铜鼓山,“《图经》: 在昌元县东十里。其山顶脚皆平,中心狭,状如铜鼓。绝顶有祠号铜鼓大王”。《方舆纪要》 卷69荣昌县 “宝盖山” 条内: “县北百里有铜鼓山,皆高耸。”

⑧在今贵州清镇市西四十五里。《清一统志·安顺府》: 铜鼓山 “相传汉诸葛亮南征,获铜鼓于此。山半有洞,每阴雨,闻洞中有声”。


猜你喜欢

  • 皮氏县

    秦置,属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河津市西。三国魏属平阳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为龙门县。古县名。秦置,治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属河东郡。三国魏、晋属平阳郡。北魏属高凉郡,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改名龙

  • 丹甑山

    一名甑山。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方舆纪要》卷107贺县:丹甑山“在县(故治在今贺街镇)西十里。高千余丈。时有云气上浮。泉流不竭,注为池,名曰仙池。《志》云:山本名幽山,唐李郃为守,更曰丹甑。宋守

  • 黑林子

    ①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南黑林镇。《吉林乡土志》: “黑林子,为清代中叶所创。因该地当时森林丛茂,黑林一片,故名。”②即今吉林公主岭市北黑林子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怀德县: 黑林子 “在城

  • 汴滑

    唐方镇之一。乾元二年(759)置,治所在滑州(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领有汴、滑两州。辖境相当今河南滑县、延津、长垣、封丘、开封、兰考、尉氏、通许、杞县等地。上元二年(761)废。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

  • 细鳞河

    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源出太平岭,东南流注于小绥芬河。《清史稿·地理志》 穆棱县:官商路 “东渡细鳞,逾铁路至东宁”。旧中东铁路所经,有细鳞河站 (今细鳞河乡)。集镇名。在吉林省龙井市西北部、细鳞河

  • 洭州

    隋开皇九年 (589) 改西衡州置,治所在今含洭县 (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西北部地。开皇二十年 (600) 废。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治所在浛洭县 (今英德市西北浛洸

  • 明故宫

    明初皇宫。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内。分宫城和皇城两部分,宫城呈长方形,南北长五里,东西宽四里,有护城河环绕。内有奉天、华盖、谨身诸宫,乾清、坤宁诸殿,永乐迁都北京,仿南京故宫布局建造皇宫,而南京故宫

  • 南丰 (豐) 驿

    在今广东海丰县西。《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 南丰驿 “在县治西”。

  • 武夷堂

    在今江西黎川县南福山。《清一统志·建昌府一》: 武夷堂 “在新城县福山。宋庆元二年,朱子避韩侂胄,游江右,与门人讲学于此,以崇安故居曰武夷精舍,因以名堂。韩元吉有记”。

  • 谷源镇

    明初置,属建昌县。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5建昌县“芦潭镇”条:“县西七十里,旧有谷源巡司。”古镇名。在今江西省永修县西。北宋置,属建昌县,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