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谷
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川河谷。《隋书·炀帝纪》:大业五年(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十里。庚辰,入长宁谷”。即此。
即今青海西宁市北川河谷。《隋书·炀帝纪》:大业五年(609),“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长围周亘二十里。庚辰,入长宁谷”。即此。
金置,属秦州。在今甘肃天水市境。
清康熙三年(1664)建,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艋舺)。(1)初名普现殿,又名天竺寺。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相传始建于隋代,明天启间重建,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
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南。《新唐书·地理志》伊州纳职县:“南六十里有陆盐池。”《元和志》卷40纳职县:陆盐池“在州南六十里。周回十余里,无鱼。水自生如海盐,月满则盐多而甘,月亏则盐少而苦”。
明洪武十年(1377)降西和州置,属巩昌府。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在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上游。属陇南市。面积 1861 平方千米。人口38.5万。辖2镇、22乡
明成化七年 (1471) 置,为延绥镇治。治所在榆林堡 (今陕西榆林市)。清雍正二年 (1724)省入绥德州。八年于此置榆林府。明成化七年(1471年)置,治榆林堡(今陕西榆林市)。属陕西都司。清雍正
馆驿名。亦名长兴馆。在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南一肯中乡一带。《辽史·地理志》 引宋王曾 《上契丹事》 曰: “七十里至富谷馆,八十里至通天馆,二十里至中京大定府。”即“长兴馆”。
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太行第一峰。《清一统志·泽州府》:佛子山“在陵川县东北四十里。太行绝顶。淅水出焉。上有灵云寺”。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宜良州置,属中庆路。治所在罗裒龙 (即今云南宜良县)。明、清属云南府。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1916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中部偏东。属昆明市。面积 1880 平方千米。人
在今广西天等县西北。《清一统志·镇安府》 “那耨隘” 条: 供隘 “在向武州 (治今向都镇)西十里”。
南齐侨置,属颍川郡,治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