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閤皂山

閤皂山

在今江西樟树市东南。《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閤皂山 “在县北六十里淦山南一里,为神仙之攸馆”。《舆地纪胜》卷 34 临江军: 閤皂山 “ 《临江志》 云,山形如閤,山色如皂,故以名云。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即汉张道陵、丁令威、葛孝先修炼之地。有道宫,今名崇真。其山有峰曰东峰、 西峰、 西��, 曰凌云潭, 曰投龙塘, 曰九龙泉,曰漱玉池,曰磨剑石,曰双鲤,曰马迹,曰朝斗,曰石门台,曰鸣水,曰着衣,皆张、葛遗迹。有源曰桃花,曰葛憩,曰石臼坛,曰炼丹,曰礼斗,曰上升庵,曰仙人,曰卧云,曰路公,曰郭老,皆群仙遗迹也”。《清一统志·临江府》: 閤皂山 “在清江县东六十里。连亘二百余里,跨乐安、新淦、丰城三县地”。


简称閤山。在江西省中部,跨樟树市、新干县境。东北—西南走向。主峰五脑峰海拔802.7米。山多杉、松、油茶和毛竹林。历史上曾为道教胜地,与江苏句容茅山、江西贵溪龙虎山并称南天师道教三大名山。唐、宋时山上宫观甚盛,今存遗迹。有太极、凌云、玉女等诸峰和九龙洞、漱玉泉、揖仙桥、丹井、崇真观、紫阳书院等名胜古迹,其中建于北宋的鸣水桥跨越山谷溪流,长8.3米。


猜你喜欢

  • 夏口镇

    ①清置,属灵石县。即今山西灵石县西南十五里夏门镇。②即今山东临邑县东南夏口镇。清同治 《临邑县志》 卷2: 夏口镇在 “城东南,距城四十里”。

  • 洋卓雍错

    又作洋卓云错海。即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程站》: 曲水至白地,由甘坝山 “下山,沿洋卓雍错海岸纡折而行,柴草稀少,沙路平坦,五十里至白地”。

  • 王家营集

    即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王官集镇。《清一统志·徐州府二》“沙坊集”条下:王家营集“在(睢宁)县东北四十里”。

  • 都毫陂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方舆纪要》 卷108郁林州: 都毫陂 “在州西三十里。其相近又有林陂、鸦桥陂……潴水溉田,多者至二三百顷”。

  • 房村口

    即今福建南平市北房村口。《方舆纪要》卷97延平府南平县: 房村口在 “府北五十里,与建宁府接界。自建宁而下者,至此为水陆会集之道,傍山临溪,据险而守,足为府境之保障。由此而南,则支径旁通,难于控御矣。

  • 永康溪

    金华江支流。一名南溪。在今浙江永康市南。《元丰九域志》卷5:婺州永康、武义二县俱有“永康溪”。《方舆纪要》卷93武义县:永康溪“自永康县流入,又县本永康地,因名……北入金华县界而为南溪”。

  • 太清镇

    即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东北茅坪镇。《通典·州郡十三》 归州秭归县:“太清镇在县东南八十五里。吴置以备蜀,居三峡要冲,塞山蛮之路寇掠之道。”(1)古镇名。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 方维县

    隋开皇三年(583)改泰兴县置,属龙州。治所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白龙江西岸。一说即今青川县(乔庄镇)。大业初属平武郡。唐武德初属龙州。四年(621)属沙州,贞观元年(627)废入景谷县。古县名。

  • 长松县

    ①北魏置,属卢北郡。治所在今甘肃文县西北石鸡坝乡。西魏改名建昌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长松县。大业后属武都郡。唐属文州,贞元六年(790)省入曲水县。②唐武德元年(618)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

  • 龙丘县

    ①三国吴赤乌三年(240)改太末县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龙游县。《元和志》卷26:“因县东龙丘山为名。”宝鼎元年(266)属东阳郡,后复为太末县。隋开皇九年(589)省。唐贞观八年(634)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