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
春秋时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春秋》: 襄公二十一年 (前552),“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清一统志· 兖州府二》: “漆乡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 一说闾丘在今邹城市南。
古邑名。春秋邾邑,后入鲁国。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北。《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即此。
春秋时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春秋》: 襄公二十一年 (前552),“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清一统志· 兖州府二》: “漆乡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 一说闾丘在今邹城市南。
古邑名。春秋邾邑,后入鲁国。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北。《春秋》襄公二十一年(前552年):“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即此。
北宋置于上亭驿,属梓潼县。在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五十里上亭铺。
即今福建建瓯市东南迪口镇。清时建安县丞驻此。即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南迪口。清建安县丞驻此。
即吉州窑。窑址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
即星宿海,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麻多乡境。《元史·地理志·河源附录》:河源有泉百余泓,“方可七八十里,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以故名火敦脑儿。火敦,译言星宿也”。在今青海省黄河上源。蒙古语火敦,意为“星宿
又名飞骑桥。在今安徽合肥市东北,古逍遥津上。《水经·施水注》:“东有逍遥津,水上旧有梁。”《三国志·吴书·孙权传》: 建安二十年(215),“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撤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
又名恒冀、镇冀。唐方镇名。宝应元年(761)置。为收抚安禄山、史朝义余众而设河北三镇之一。治所在恒州(今河北正定县)。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恒、冀、深、赵四州,相当今河北沙河、滹沱河下游以南,献县、
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18载:“西番(藏)语:匝布朗,旧宫殿也,城旧为古格汗居处,故名。”
即枣台铁路。自今山东枣庄市至台儿庄。
唐开元七年 (719) 改武圣县置,属魏州。治所在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镇。天祐三年 (906) 改武阳县。五代唐复改朝城县。北宋属开德府。金属大名府。元属濮州。明属东昌府。清属曹州府。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河北阳原县东南。西晋废。北魏复置,改为安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