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

在今浙江鄞县东二十里宝幢镇阿育王山下。相传西晋太康二年(281)僧人慧达首建舍利塔藏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405)建寺。《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释迦如来真身舍利塔,“按寺碑云:东晋义熙初,以塔之出现,肇创兹寺。至梁武帝赐名阿育王(寺)”。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名广利禅寺。明洪武十五年(1382)又改名育王禅寺。《清一统志·宁波府二》:阿育王寺“在鄞县东阿育王山中。……有阿育王所造真身舍利塔。又有宸奎阁,藏宋仁宗御书。苏轼撰碑记”。今寺为清以后陆续重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等。舍利殿中有石舍利塔,殿后壁嵌唐石雕护法神,殿前月台两侧有历代碑刻。为我国著名佛教禅宗寺院。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居此寺。


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宝幢镇。始建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时僧人刘萨诃(开山祖慧达)在此地下得一舍利塔,传为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塔之一,内藏佛祖释迦牟尼遗骨。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敕建塔、亭和禅室。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始建寺院,梁普通三年(522年)赐名阿育王寺。其后寺名虽有更改,但俗称一直沿用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几经兴衰,现存建筑为清以后陆续重建。占地8万平方米。依山而筑,中轴线上有阿耨达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等。舍利殿中设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镶嵌的木塔,传为刘萨诃当年持来之塔。殿前月台两侧置历代碑刻多种。寺西侧有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建砖塔,高36米,六面七层,内可通达顶层。


猜你喜欢

  • 堰头岭

    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五里汉江南岸。《方舆纪要》 卷56石泉县: 堰头岭 “下有滩,曰堰滩”。

  • 说城县

    即悦城县。治所在今广东德庆县东北。《宋书·州郡志》 作 “说城”。

  • 小溪隘

    在今福建上杭县西南。《方舆纪要》卷98上杭县:小溪隘“在县西南百里。《志》云,县西南百二十里曰溪南三图,与潮之大埔接壤,有上下二水,为盗贼巢穴。荡平后,立抚民馆于小溪隘之西坪,诸巢可虑者,惟此为最。今

  • 梁榆县

    北齐置,属太原郡。治所即今山西和顺县。隋开皇十年 (590) 改和顺县。古县名。北齐置,治今山西省和顺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名和顺县。

  • 济众监

    北宋置,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元丰九域志》 卷8兴州: 济众监在州东一百七十步,“景德三年置,铸铁钱”。元废。

  • 叶榆县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史记·正义》:“本叶榆王属国也。”《汉书·地理志》:“叶榆,叶榆泽在东。”东汉永平十二年(69)属永昌郡。三国蜀建兴三年(22

  • 格达

    即噶达。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 (街村)。清果亲王允礼 《西藏日记》: “泰宁,番名格达。雍正八年迁达赖喇嘛居此,赐今名。”

  • 利水

    ①即今广东仁化、曲江二县境之锦江。《水经·溱水注》:“东江又西,与利水合。出(曲江)县之韶石北山,……南注东江。”②即通利江。今广西大新县西南之桃城江。《清一统志·太平府》:通利江,“《旧志》:一名大

  • 袁家庄

    即今陕西佛坪县治。清于此设巡司。1925年佛坪县迁治于此。

  • 赤南县

    1933年9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镇西县置,治平落坝(今陕西镇巴县南赤南乡)。同年12月改名陕南县。(1)鄂豫皖苏区设。1929年由河南省商城县南部析置。1932年撤销。(2)川陕苏区设。1933年9月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