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陆川县

陆川县

南朝梁、陈间置,属合浦郡。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六靖镇。以陆水为名。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属辩州,寻属禺州。贞元中改名罗辩县。后复名陆川县,唐末改属容州。北宋淳化五年(994)迁治今陆川县。明洪武四年(1371)改属郁林州。民国初属广西苍梧道。1928年属广西省。


(1)古县名。南朝梁、陈间以良国县改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南陆靖。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陆川县,属南宕州。后改名罗辩县。(2)今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南与广东省相邻。属玉林市。面积 1551 平方公里。人口88.6万。辖12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陆城镇。因境内陆水(今南流江)得名。南朝齐置陆川郡。梁、陈间改陆川县,故治在今县北。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温水县,治今址,先后属禺州、顺州。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温水县并入陆川县,淳化五年(994年)陆川县治由西北移至今治,属容州。明属郁林州。清隶郁林直隶州。1913年属郁江道,1914年属苍梧道。1949年属郁林专区,1951年属容县专区,1958年属玉林专区。1971年属玉林地区,1997年属玉林市。地处桂东南丘陵区九洲江谷地。东西两侧为低山,中部为河谷地带。有九洲江、米马河、榕江、清湖河、低阳河、沙湖河等流经境内。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薯类、玉米、甘蔗、花生为主。矿产有铅、锌、滑石、铁、陶瓷土、石灰石、石英等。工业有水泥、制糖、农药、麻纺、化肥、罐头等及铅锌矿。“陆川猪”为全国八大良种猪之一。黎湛铁路经此,公路通北流、玉林、博白及广东省等地。名胜有谢鲁山庄、陆川温泉、龙岩风光。


猜你喜欢

  • 怀坡阁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怀坡阁“在永兴,李仲览之居。仲览登进士第后,瞰湖筑室号怀坡阁”。《清一统志·武昌府二》:怀坡阁,“宋元丰间,苏东坡自黄来访李仲览,留其家。久之,仲览登第后,

  • 汕尾镇

    即今广东汕尾市。《清一统志·惠州府》:汕尾镇“雍正七年设巡检司。寻废。乾隆二十一年设县丞一员驻此”。古镇名。即今广东省汕尾市。清雍正七年(1729年)于此设巡检司,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又设海丰县

  • 龙峒

    又称白龙洞。在今广西桂林市南。《资治通鉴》:五代周广顺元年(951),楚王(马)希广、希萼兄弟争国,南汉谋取静江地,“希广遣指挥使彭彦晖将兵屯龙峒以备之”。胡三省注:“桂州溪南有白龙洞,在平地半山上。

  • 降昆县

    唐贞观中置,属羁縻琰州。治所在今贵州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南。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年间置,治今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西南。属黔州。后废。

  • 杨村堰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北十四里有杨村堰,引折脚堰水溉田,贞元二十一年,令韦德筑。”

  • 猛烈行政区

    1916年析元江县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在猛烈 (即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1929年改江城县。

  • 拜升气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西北板申气村。清范昭逵 《从西纪略》 三: 康熙五十八年 (1719) 六月,“十七日约行四十里名拜升气”。“拜升气”,蒙古语意为房子。

  • 堰口集

    即今安徽寿县南堰口镇。清乾隆 《寿州志》 卷1南乡 《市集》: 堰口集 “离城五十里”。

  • 绀山

    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9思恩县: 绀山 “在县北二十里,以山色名。亦曰扞山。以扞蔽县后也。岩嶂层叠,日光少见,土人谓之暗岭”。

  • 阳桥

    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楚侵及阳桥”。杜注:“阳桥, 鲁地。”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北。《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晋、卫伐齐,“楚令尹子重为阳桥之役以救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