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雁门关

雁门关

①唐置,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镇城底镇。《新唐书·地理志》: 宪州天池县有 “雁门关”。《寰宇记》 卷42宪州: “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属天池县雁门乡。其关东临汾水,西倚高山,接岚、朔州。” 《清一统志 ·忻州》: “忻、代俱有雁门关,代在雁门山,建在前。忻在雁门乡,建在后。非一关也。”

②一名西陉关。唐置,故址在今山西代县西北三十二里雁门关西雁门山上。北宋时为防御契丹重地。《宋史·杨业传》: “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即此。元废。明筑雁门关于今雁门关村,为山西三关之一。

③明置,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东北十里雁门乡。《清 一统志·茂州》: 雁门关 “在州南七十里。明正统十年,黑苦等羌倡乱,巡抚寇深置关,临江据险,为州南门户。旁有偏桥,关外以溪为限,溪南即汶川县界”。《明史·四川土司传》: 洪武十一年(1378),讨汶川土酋孟道贯,“师进雁门关,道险,蛮复据之”。即此。


又称西陉关、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千米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三关。《天下郡国利病书》谓:“雁门古句注,西陉之地,重峦叠��,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附近峰峦错耸,峭壑阴森,中有路,盘旋幽曲穿城而过,异常险要,为历代戍守重地。隋仁寿四年(604年),朔州刺史杨义臣救李景于代州,又帅马步二万,夜出西陉关,大破杨谅将乔钟葵,即此。现关城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万历年间复筑门楼。今存关门三座,内有战国时赵国北边良将李牧祠旧址,尚有碑石数通。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


猜你喜欢

  • 上下岩

    在今四川云阳县西。《舆地纪胜》卷182云安军:“下岩,旧号云嵓,属万州。今在县西四十里。出荔子。鲁直诗云:僧缘蚕麦去,官散荔枝来。”“上岩在下岩西二里。嵓下镌刻大佛像,列千佛,建阁庄严水滨”。《方舆纪

  • 隆坊镇

    清置,属中部县。即今陕西黄陵县西北隆坊镇。在陕西省黄陵县东北部。面积136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隆坊街,人口940。北周天和七年(572年)唐高祖李渊之父作牧鄜州于此置马坊,武德二年(6

  • 大新店

    一名新店。即今湖北大悟县北三十六里大新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1: 同治三年(1864)四月,太平军“由应山大新店、双桥镇,驰奔广水驿”。

  • 楸山

    即今河北灵寿县西北鲁伯山。《方舆纪要》卷14灵寿县: 楸山在 “县西北五十里,山多楸树,因名。东接凤凰石山,两山夹峙,道出其中,谓之龙门 口。《志》 云: 凤凰石山,峭壁万仞,登涉甚难,绝顶有石嵯峨,

  • 七贤乡

    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南吴村乡东北山阳村。《三国志·魏书·嵇康传》 裴注引《魏氏春秋》:“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

  • 初汉州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

  • 宗艾镇

    清置,属寿阳县。即今山西寿阳县西北二十里宗艾镇。在山西省寿阳县北部。面积67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宗艾,人口 2950。清代为宗艾都治所,故名。1949年属寿阳县七区。1953年设宗艾乡

  • ①一作、骀。殷周时后稷所封,在今陕西武功县西南永安村。《诗经·大雅·生民》:“即有邰家室。”《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封弃于邰,号曰后稷”。②春秋鲁地。在今山

  • 浔州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大宾县 (今广西桂平县东北四十里)。《元和志》 卷38浔州: “取北浔江为名。” 寻废。贞观七年 (633) 复置,治所在桂平县 (今广西桂平县西五里)。十三年 (6

  • 北石窟寺

    又称寺沟石窟。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据清乾隆六十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