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台 (臺) 城
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六里青台镇。《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讨吴元济,“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淮西青台城。拔之”。即此。
即今河南社旗县南二十六里青台镇。《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讨吴元济,“李愬遣方城镇遏使李荣宗击淮西青台城。拔之”。即此。
即今江西赣县东北石院。《明史·地理志》 赣州府赣县:“东北有磨刀寨巡检司,后迁石院铺。”
在今福建福清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福清县: 瑞岩山在 “县东二十里,山多岩洞诸胜”,故名。明嘉靖中,戚继光曾于山北辟大洞天。
又作老街基。即今黑龙江省肇州县。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肇州)县属老城基,距县市六十五里,……原为肇州县治豫定地。”1933年肇州县移治于此。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刘郎浦”条下:“《志》云,县西五里有万石湾,在万石堤下,与江北岸刘郎浦正相值,舟楫经过,遇北风辄坏。俗呼折船湾。”
即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东南二十里布拉纳古城遗址。《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二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
1912年改全州置,属广西桂林道。治所即今广西全州县。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9年改为全州县。旧县名。1912年改全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全州镇。1959年改名全州县。
亦名大洪山。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五十里。宋淳熙《新安志》卷4祁门县《山阜》:大共山“在县北五十里。高六十仞。与宁国府太平县分界”。《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大共山“大共水出焉。山下旧有大共镇,元置。今废”
在今新疆巴楚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谒者馆又六十里至据史德城,龟兹境也,一曰郁头州,在赤河北岸孤石山。”
即栈道。《水经·沔水注》 引诸葛亮 《与兄瑾书》 云: “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 古时亦称複道。《
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汉属沛郡。东汉属九江郡。西晋属淮南郡。南朝宋废。北魏复置,为下蔡郡治。南朝梁为汴州治。隋属汝阴郡。唐属颍州。五代周显德四年(957)为寿州治。北宋为寿春府治。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