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青山

青山

①又名黑山。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南二十五里。《寰宇记》 卷59内丘县: “黑山一名青山。在旧县西二十里。《列仙传》 云: 犊子邺人,常在黑山,曾牵一黄犊来过邺城酤酒,阳都女见悦之,遂留相奉,乃随犊子去,俱入山焉。都女生而连眉,即 《魏都赋》 云: 犊妃连眉者也。《土地十三志》 云: 黑山之险为逋逃幽薮。隋 《区宇图志》 云: 避周太祖讳,因改黑山为青山。” 隋置青山县以此名。《资治通鉴》:唐光化元年 (898),“李克用遣其将李嗣昭、周德威将步骑二万出青山,将复山东三州,壬寅进攻邢州; 葛从周出战大破之,嗣昭等引兵退入青山”。即此。

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八十里。《资治通鉴》: 唐光化元年 (898) 十月,“李克用遣其将李嗣昭、周德威将步骑二万出青山,将复山东三州。壬寅,进攻邢州,葛从周出战,大破之。嗣昭等引兵退入青山”。

③在今山西汾西县西六十里。《寰宇记》 卷43汾西县: “青山在县西六十里,南入赵城,西北至温泉,总一百六十里。旧名青山,天宝六年改为汾西山,亦姑射山之连延也。”

④今内蒙古大青山。《旧唐书· 李勣传》: 贞观十五年 (641),勣 “率轻骑三千追及延陀于青山,击大破之”。《新唐书· 回鹘传下》: 薛延陀遣大度设南绝漠,壁白道川,击突厥可汗李思摩,次长城,适李勣兵至,大度设 “遂率众走赤柯,度青山”。

⑤又作青山岭、青峦岭,即今辽宁朝阳市西北大青山。辽 《韩愈墓志铭》 (墓在今朝阳西二十里):“葬于霸州之西,青山之阳。” 《武经总要 · 北蕃地里》: 中京 “东至营州界青山岭一百七十里”。清乾隆 《热河志》 卷62引 《元一统志》: 兴中州 “西至金源县界青山岭八十里”。霸州、营州即辽、金兴中府,元改兴中州 (今朝阳市)。今朝阳西北大青山口岭上,尚存元元统年间兴中州达鲁花赤平治青峦岭道途碑。

⑥在今辽宁义县东。《资治通鉴》: 西晋太康十年(289),鲜卑慕容廆 “徙居徒河之青山”。《北齐书·文宣帝纪》: 天保四年 (553),契丹犯塞,“诏司徒潘相乐率精骑五千自东道趣青山……乐又于青山大破契丹别部”。《方舆纪要》 卷37义州卫: 青山在 “卫东三十里。上有塔”。

⑦又名青龙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麒麟门外。《清一统志·江宁府一》 “青龙山” 条引 《 (江南) 通志》: “山趾石坚而色青,……青龙亦名青山。”

⑧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5常州府无锡县: 青山 “一名章山。面太湖,亦曰青山湾。元置华藏巡司于此”。

⑨即清平山。在今江苏盱眙县西南八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1盱眙县: 青山 “宋绍兴间,刘泽保聚于此,金人不敢近,其城垒故址犹存”。

⑩在今安徽青阳县北五里。《元和志》 卷28青阳县: 以 “在青山之阳为名”。

(11)亦名青林山。即今安徽当涂县东南三十里青山。《晋书·袁宏传》: 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南齐宣城太守谢朓尝筑室于山南,唐天宝十二年 (753) 改名谢公山。唐李白慕名此山,营室居住,有 “宅近青山同谢朓,门垂碧柳是陶潜” 诗句。李白卒后,原葬龙山南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得知李白临终时意在青山,遂迁葬于此山西北麓。山势绵亘,周八十里,宋郭祥正 《怀青山草堂》 诗,有 “重关复岭控官道,北望金陵真国门” 之句。

(12)一名鳌山。在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六鳌。明初山腰居民鳞次相叠,洪武二十年 (1387) 置青山巡司于此。旋废。后改建六鳌守御千户所。

(13)又名吴山、胥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南。唐徐凝 《杭州涛头》 诗: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李郢有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 诗。

(14)在今浙江临安县东二十里青山镇。《资治通鉴》: 唐天复元年 (901),李神福 “使行营都尉吕师造伏兵青山下……生擒 (顾) 全武”。即此。

(15)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寰宇记》 卷94长兴县:青山 “在县南六十里。高三百丈。《山墟名》 云: 青山有石窦,通洞庭,冬夏常暖,山如黛色”。

(16)即今江西九江市庐山镇东北青山。《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湖口县: 青山 “在县西南。《舆程记》,县南六十里鄱阳湖中有青山。又六十里即南康武城。由湖口出南昌,为往来必经之道。一云青山之北与大孤山相连”。

(17)在今山东昌邑市东南二十余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 “东山” 条载: “又县东南二十五里有青石埠。长数里,亦名青山。”

(18)在今山东嘉祥县境。《方舆纪要》 卷33嘉祥县: “青山有二: 一曰大青山,在县西南十五里。迤南相接者,曰焦氏山、挟山,峰岩泉石,纡回秀润; 其小青山在县西八里,皆在运河西岸,亦谓之嘉祥山。大抵皆金乡山之支阜也。” 今县西南十五里有青山寺,又名焦王祠,为北宋宣和年间建。

(19)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北六十里。上有瀑布泉。《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青山,“ 《州志》: 其阳为汉胶东王太子读书处,半岩有残碑”。

(20)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50商城县: 青山 “一名峡口。有泉涌出,流为寨河”。

(21)在今湖北大冶市西。《清一统志 · 武昌府》: 青山 “在大冶县西十里。旧设青山场,以此名”。

(22)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79枣阳县“武王山” 条下: “ 《志》 云,县西南六十里有青山。有矿,产银。其相近者为平顶山、黄土堰,亦产银。”

(23)一名清溪山。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南。《水经·沮水注》: “沮水南径临沮县西,青溪水注之。水出县西青山。” 《寰宇记》 卷147远安县: “清溪在县南六十五里,源出清溪山下。” 《方舆纪要》 卷78远安县“凤鸣山” 条下: “县西南六十里又有清溪山,极高秀。一名云梦山。”

(24)即青林山。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七十里。《明史·明玉珍传》: “徐寿辉起,玉珍与里中父老团结千余人,屯青山。” 即此。

(25)在今湖南江永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 卷81永明县: 青山 “其最高者曰天门,竹木蓊郁,四时长青”。

(26)在今广西扶绥县北。《方舆纪要》 卷110罗阳县: 青山 “在县治东”。

(27)又名青山崖。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六十里。高矗云霄,上宽二十余里。《元史·文宗纪》: 至顺元年 (1330),云南诸王秃坚等乱,四川军征讨,“左丞孛罗引兵由青山、茫部并进”。《明史· 四川土司传》: 天启间,讨奢崇明之乱,“川师败之于芝麻塘,贼遁入青山”。即此。

(28)在今四川西昌市北三十里。《明一统志》 卷73四川行都司: 青山 “上有松林,四时青翠,因名”。

(29)在今贵州石阡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青山 “山高耸,多林木”。

(30)在今甘肃环县西。《后汉书·冯异传》: 建武六年 (30),“青山胡率万余人降异”。又 《光武帝纪》: 建武二十一年 (45),“安定属国胡叛,屯聚青山,遣将兵长史陈诉讨平之”。

(31)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源阿巴坎河以西。《新唐书·回鹘传 ·黠戛斯》: “其君曰 ‘阿热’,遂姓阿热氏……阿热驻牙青山、周栅代垣,联氈为帐,号‘密的支’。”


(1)古山名。(1)又称黑山。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幽深险绝,为逋逃之薮。《元和郡县志》:因周太祖讳黑,改黑山为青山。(2)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资治通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李世勣击薛延陀,“逾白道川,追及于青山”,即此。(3)在今辽宁省义县东北。《资治通鉴》:西晋太康十年(289年)鲜卑慕容廆“迁于徒河之青山”,即此。(4)又称胥山、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五代十国时山上建城隍庙,故又名城隍山。宋时俗称晒网山。唐徐凝《杭州涛头》诗:“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即此。参见“吴山(2)(1)”。(5)又称青林山。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南。元末明玉珍聚众屯于青山,结栅自固,即此。(6)又称青山崖。在今四川省兴文县西南。元至顺初,四川军击云南诸王秃坚,一路自青山而进,即此。(7)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十一年(45年),“安定属国胡叛,屯聚青山”;《续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北地郡参䜌县“有青山”,即此。(8)在今俄罗斯叶尼塞河支流阿巴坎河以西。《新唐书·回鹘传·黠戛斯》:“青山之东,有水曰剑河(即今叶尼塞河)。”即此。(9)即“青龙山”。(2)今山名。(1)又称青林山、谢公山、桓墓山等。在安徽省当涂县中部偏西。主峰海拔371.9米。山峦青翠,产多种林木和药材。矿产有铁、磷和泥煤。南朝齐诗人谢朓曾筑室山南,唐天宝中改名谢公山。唐诗人李白原葬于县境的龙山,后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据白生前“悦谢家青山”遗意,于元和十二年(817年)迁葬于此山。山东有晋墓群,山北有明代琉璃瓦窑址,山南有新石器时代郑家遗址等名胜古迹。(2)在江西省瑞昌市中部偏南。主峰海拔921.2米。古称青湓山或秦山,相传秦始皇南巡时曾登此山。名胜古迹有响鼓墩、飞鹅地、薄刀剑、跑马硬、上庙、石床等。山上林木茂密,盛夏气候宜人,为避暑胜地。(3)在山东省嘉祥县城西南。山麓有青山寺,原名焦王祠。据清《嘉祥县志》记载:“周封神农之后于焦,殁而建祠于此。历汉、晋、唐、宋灵应宿著,始封青山焦王崇佑庙。”现青山东麓犹存焦国故城遗址。青山寺依山而建,坐东朝西,顺山势层层递升,有惠济公殿、享殿、白玉宫、客厅等。山岩石罅间有泉名“感应”,泉亭上有石雕龙首引颈怒目,泉水从龙口注入玉液池,池水如镜,清澈见底,久雨不溢,大旱不涸。寺内碑碣林立,泉石交映,苍松翠柏。山右前方青山洞,自汉始至清代,历代均有名贤骚客立石颂德。春夏之交,四方游人相率登览者络绎不绝,为县名胜。(4)古称屯门山,又称杯渡山、瑞应山、圣山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屯门墟西面。海拔583米,雄峙于青山半岛。青山是新界西陲的最高峰,在青山绝顶附近的鞍形山脊上,有座亭叫“韩陵片石亭”,亭柱刻有对联:“峭壁参天有仙则灵杯渡百年成韵事;亭峰插地来源活水觞流三月属诗人。”(3)集镇名。在安徽省东至县西南部,西邻江西彭泽县杨梓乡。青山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000。原名金家港。清末在河上建造石桥,四周青山环抱,因名青山桥,村以桥名。有农机、鞭炮、地板加工等厂。是东至与江西彭泽边界贸易集镇。为林、粮兼作区。有公路接大石公路。(4)村名。在山东省嘉祥县南部。属纸坊镇。人口 2240。明初姚氏立村,原名姚官屯,1958年改名为青山。主产小麦、玉米、大豆。村内建地毯厂。有公路通嘉祥。山西坡建有惠济公庙,或称焦王祠,群众俗称青山寺。山南尚存焦王城遗址,系东周焦王封地。在解放战争“羊山战役”中,刘邓大军指挥部曾设在青山洞。


猜你喜欢

  • 逢洪陂

    即逢泽。在今河南商丘县南。《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东径睢阳县故城南。……睢水于城之阳积而为逢洪陂。”见“逢泽(1)”。

  • 聂母

    即尼木。在今西藏尼木县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聂母”。

  • 郝穴口

    即鹤穴口。在今湖北荆沙市江陵区郝穴镇。《方舆纪要》 卷78江陵县: 郝穴口 “在府东南九十里。大江经此分流,注潜水,合于汉水。……嘉靖初复筑郝穴口,大江遂至涨溢为害”。明置郝穴口镇巡司于此。

  • 鼠场营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置,属普安州。在今贵州普安县南。明万历 《贵州通志》 卷9普安州有鼠场营。清乾隆 《黔南识略》 卷28普安县: 顺治十八年 (1661) “拨普安州马乃、楼下、鼠场、安逸

  • 大农湖

    在今浙江诸暨市城内。《隋书·地理志》:会稽郡诸暨县“有大农湖”。《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三湖“在城中近郭……或曰:即唐时大农湖也”。

  • 石宝砦

    在今四川忠县东北长江北岸石宝镇附近。孤峰突起,巉石凌空,四周如削,形若玉印,故又名印山、玉印山。清乾隆初,乡民创建岑楼,嘉庆二十四年(1819)又重建。道光《忠州直隶志》卷1:“楼冠山巅,游人轳转螺旋

  • 岩垆山

    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

  • 蛟湖

    ①在今福建宁化县西北。明 《寰宇通志》 卷47汀州府: 蛟湖 “在宁化县北六十里,深不可测。昔有僧见白龙卧于湖面。乡人遇旱,则投败铁于湖内,辄作暴雨怒涛,涌出其铁而后已。宋嘉泰间祷雨有应,遂建龙王庙于

  • 蒲圻县

    三国吴黄武二年 (223) 析沙羡县置,属长沙郡。治所在兢江口 (今蒲圻市东北西梁湖畔衙门咀遗址)。《元和志》 卷27蒲圻县: “因蒲圻湖为名。”西晋迁治今嘉鱼县西南中洲上。东晋还治兢江口。南朝宋属江

  • 武胜山

    旧名母章德山。在今四川武胜县南二十里旧县东。《方舆纪要》 卷69定远县: 武胜山在 “县治东一里。旧名飞龙峰。蒙古主蒙哥攻钓鱼城,屯兵于此,因改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