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颍川郡

颍川郡

①秦始皇十七年 (前230) 置,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西汉高帝五年 (前202) 改为韩国。六年 (前201) 复为颍川郡。辖境相当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徙治许昌县 (今河南许昌市东三十六里古城)。西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徙治长社县 (今河南长葛市东北)。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武定七年 (549) 徙治颍阴县 (北齐天保初改长社县,今许昌市),为郑州治。北周为许州治。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颍川郡。唐初改为许州。天宝元年 (742) 复为颍川郡。乾元元年 (758) 又改为许州。东汉中平初黄巾军在此起义。

②东晋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 (今安徽巢湖市东南)。南朝宋属南豫州。南齐复属豫州。后废。

③南朝宋景平元年 (423) 侨置,属豫州。治所在邵陵县 (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十里召陵寨)。北魏太和六年 (482) 移治奇頟城 (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河南漯河市及郾城、临颍二县地。因在郑州颍川郡南,又称南颍川郡。《水经·汝水注》: “汝水又东南径奇頟城西北,今南颍川郡治。” 即此。北齐天保七年 (556) 改为临颍郡。

④南朝梁侨置,属颍州。治所在许昌县 (今安徽阜阳市东南口孜镇北古城孜)。隋开皇初废。

⑤南朝梁置,治所在黄城戍 (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县地。东魏武定六年 (548) 改为下蔡郡。

⑥北齐改淮阳郡置,属谯州。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境。隋开皇初废。


(1)战国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置,治阳翟县(今河南禹州市)。以颍水得名。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新密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地。其后治所屡有迁移,辖境渐小。东魏武定时移治颍阴县(北齐改长社县,隋改颍川县,唐又改长社县,今许昌市)。北齐改为临颍郡。隋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许州为颍川郡。西汉置有工官。东汉中平初波才的黄巾军于此起义。(2)南朝宋侨置,治今安徽省巢湖市东南,属南豫州。南朝齐属豫州。后废。


猜你喜欢

  • 筋竹山

    在今湖南汝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2桂阳县: 筋竹山在 “县东北七里。峰峦耸峙,竹木蓊郁,重冈复水,回抱左右”。《清一统志·郴州一》谓筋竹山在县东北五十里。

  • 扎拉木台

    即今黑龙江省肇东市东南五站镇。民国汤尔和译《黑龙江》肇州:有“五站(扎拉木台)。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呼兰县西南有扎拉木。

  • 石阡府

    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属贵州布政司。治所在石阡长官司(今贵州石阡县)。辖境相当今贵州石阡、凤冈二县地。清属贵州省。1913年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置。次年治石阡长官司(今贵州石阡县)。属

  • 团城镇

    北宋置,属巨鹿县。在今河北巨鹿县东北四十五里团城。《清一统志·顺德府二》:团城镇,“《旧志》:民居环绕如团,故名”。古镇名。北宋置,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东北。因民居环绕如团,故名。《元丰九域志》:巨鹿县有

  • 九德县

    三国吴天纪二年(278)置,为九德郡治。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荣市。南朝梁为德州治。隋为日南郡治。唐为驩州治。唐末废。古县名。三国吴天纪二年(278年)分九真郡之咸驩县置,治今越南义安省荣市。属九德郡。两

  • 嵩祝寺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原为明代番经厂和汉经厂遗址。清雍正十一年(1733) 建嵩祝寺。为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 最大的转世活佛章嘉胡图克图在京驻锡之处。

  • 济宁州

    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济宁府为州,属兖州府。治所即今山东济宁市。辖境包括今山东济宁、嘉祥、巨野、郓城等市县。清雍正二年 (1724)升为直隶州。1913年改济宁县。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降

  • 冈噶江

    即狼楚河。今西藏西部象泉河。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冈噶江“源出冈底斯山东南,山在番地极西阿哩之达克喇城东北……东南有朗卜切喀巴普山,山形似蹲象,故名。其山北麓有泉,出汇为池,西北流,有一水自

  • 楚皇城

    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春秋时为鄢国都。楚灭以为邑。昭王徙都于此。在湖北省宜城市东南郑集高岗之上。北溯襄阳,南望荆州,西距蛮河10千米,东离汉江6千米。为春秋时期楚昭王避吴难迁都之处。春秋时可能为鄢

  • 玉华岭

    在今福建清流县北。明嘉靖《清流县志》卷2:玉华岭“在县北五十里,属永得里。上有玉华西洞,中有石窗、石龛、石观音、石莲花、石狮子之类。宋乾道间始建佛庐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