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天河区东圃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番禺县:“东陂堡,城东四十里。……往来大道有新墟、东图墟。”
即四城山。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五十五里。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旧城镇。明玉珍改置真州。元置,治今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上坝。属播州宣抚司。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真州长官司。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辩州置,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辩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辩州改置,治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
西周封国。姬姓。在今河南宜阳县东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富辰谏曰:‘管、蔡、郕、霍、鲁、卫、毛……,文之昭也’”。据毛公鼎,西周初叶毛公瘖为周王卿士,毛公鼎、毛伯敦盖并出扶风,可知毛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北。《方舆纪要》卷77景陵县:回河在“县东北七十五里。自府北池河分流经此,又东南,入于沔水”。集镇名。在山东省济阳县东南部,东邻黄河。属济阳镇。人口 2330。为原回河镇人民政府驻地。
即今台湾省新竹市。本高山族竹堑社的音译。连横《台湾通史·经营纪》: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北路营参将阮蔡文亲赴竹堑、大肚诸社,抚慰番黎”。雍正九年(1731)淡水厅移治于此。光绪元年(1875)
即桐溪。今浙江桐庐县西北分水江。《元和志》 卷25桐庐县: 桐庐江 “源出杭州于潜县界天目山,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寰宇记》 卷95分水县: “取桐庐江水中分为名。”即“桐江”。
即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一统志·和阗》:皂洼勒台“又名哈喇哈什台,和阗底台西七十里”。
东汉永初六年 (112) 置,在今四川会理、会东二县境。为皇家牧马之地。在今四川省会理县一带。东汉永初六年(112年)置,为牧马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