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香积寺

香积寺

①在今广东博罗县西。宋苏轼 《游博罗香积寺》 诗引: “寺去县七里,三山犬牙,夹道皆美田,麦禾甚茂,寺下溪水可作碓磨。”

②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香积村。唐永隆二年(682) 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改名开利寺。院内有一座高十三级、周围二百步的砖塔。唐王维有《过香积寺》 诗。寺院现已毁,仅有清建三间佛殿和唐建仿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尚存。


(1)北魏始建,即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风穴寺。隋改名千峰寺。唐扩建为白云寺。今存开元时所建七祖塔迄。(2)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潏、滈两河交汇处的香积村。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第二代祖师善导在其墓塔旁建造的寺院。院内有一座高十三级、周围二百步的砖塔。唐诗人王维《过香积寺》诗有“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之句。寺院现已毁废殆尽,仅有清建三间佛殿和唐建仿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尚存。大殿内有善导大师像,为日本佛教徒所赠。塔已残裂为十一级,高33米。后增设塔内楼梯,重建五间硬山式大雄宝殿。其东侧有小型砖塔一座,据传即善导弟子的墓塔。


猜你喜欢

  • 下蔡镇

    明废下蔡县为镇,属寿州。即今安徽凤台县。《明史·地理志》 寿州:“有下蔡镇巡检司。”

  • 赤水军

    唐武德二年(619)置,属河西节度。初在凉州西二百里(今甘肃永登县西南)。开元十六年(728)改为大斗军,移赤水军入凉州城内(今甘肃武威市)。《元和志》卷40:赤水军“在凉州城内。管兵三万三千,马万三

  • 阳纡

    古泽薮名。又作杨纡、阳盱。旧说在今陕西境,有陇县、凤翔、华阴、泾阳等说法。《穆天子传》卷1:“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河伯无夷之所都居。”《淮南子·墜形训》:“秦之阳纡”,皆指此。见“杨纡”。

  • 武昌郡

    ①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孙权置,属荆州。治所在武昌县 (今湖北鄂州市)。不久改为江夏郡。西晋太康初又改为武昌郡。辖境相当今湖北东部长江以南,嘉鱼、通山等县以东和江西九江、瑞昌等市县地。东晋属江州

  • 甘南县

    1933年改甘南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甘井子(今黑龙江省甘南县)。1945年改属嫩江省,1949年又划归黑龙江省。在黑龙江省西部,东临嫩江,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属齐齐哈尔市。面积 4792 平方

  • 十二圩镇

    即今江苏仪征市东南十里十二圩镇。清同治十二年(1873)扬子淮盐总栈自瓜洲移此,为淮盐转运总枢纽,渐成集镇。

  • 石牛山

    在今湖南平江县东百里。《方舆纪要》卷77平江县:石牛山,“山多岑石,其状类牛。又有大寨石,大者可容万人,小者容千人。井泉饶给,可以避寇”。在福建省德化县东部、大樟溪上游以东。属戴云山。海拔 1782

  • 甲篆

    即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甲篆。明嘉靖时置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甲篆。明嘉靖时于此置巡检司。

  • 乌思藏

    一作乌斯藏。元、明两代对西藏前后藏的称谓。Dbus译为乌思(清译为卫),指前藏。Gtsang译为藏,指后藏。元属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明置乌思藏都指挥使司。又作乌斯藏。元、明两代

  • 双凤驿

    即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清乾隆《隆昌县志》卷4:双凤驿场“北六十里”。驿当内江与隆昌之间,距离均六十里,为巴蜀通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