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滩河
即今四川铜梁县南之淮远河。《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马滩河“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大足县界,东流经合滩,有楼滩河来会焉,经县南而东注于涪江”。
即今四川铜梁县南之淮远河。《方舆纪要》卷69铜梁县:马滩河“在县南五十里。源出大足县界,东流经合滩,有楼滩河来会焉,经县南而东注于涪江”。
隋开皇初改苏祁县置,属嶲州。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大业初属越嶲郡。《隋书·地理志》 苏祗:“旧置亮善郡,开皇初郡废。有孙水。”唐复为苏祁县。古县名。隋开皇初以苏祁县改名,治今四川省西昌市
即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北门江。《寰宇记》卷169义伦县:“因义伦水为县名。”《元丰九域志》卷9:宜伦县有伦江。《方舆纪要》卷105儋州:伦水在“州北一里。源出黎母山,流合群川,绕城北西流十里为大江,至新
亦名灵关路。唐、宋雅州通吐蕃三道之一。从今四川雅安市西北行,溯宝兴河而上,经芦山县、宝兴县,一取今东河东北行越邛崃山至今理县;一取西河上越夹金山至小金县。《新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 (801),奉
即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北二十七里罗旧镇。《方舆纪要》 卷81: 沅州东有 “罗旧站堡”。
即今江西修水县西渣津镇。《清一统志·南昌府二》: 渣津 “在义宁州。有州同驻此”。在江西省修水县中西部、渣津水畔。面积144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渣津,人口8000。原名查田镇,后演为渣
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清一统志·大理府》:安南关“在云南县东南七十里。为通省大路。旧设巡司。今裁”。
即今朝鲜东北部的狼林山脉。《三国志·魏书·东沃沮传》: “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古山名。即今朝鲜境内狼林山脉。东汉、三国时东沃沮族居此。
即太武山。在今福建龙海市东南。在台湾省本岛南部,屏东、台东两县交界处。北大武山海拔3090米,南大武山海拔2841米。为高山族排湾人主要聚居地,北大武山被其视为“灵山”。台湾最大降水区域,中心区年降水
唐置,属邛部县。在今四川越西县北。《元和志》 卷32邛部县: “清寇镇在县西北五十八里。”
唐贞观四年(630)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八年(634)改为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