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桥
在今青海共和县南黄河上。《旧唐书·吐蕃传》: 唐开元十六年 (728),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引兵至青海西南渴波谷,与吐蕃接战,“破其大莫门城,……又焚其骆驼桥而还”。即此。
(1)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南黄河上。唐开元年间,张忠亮攻吐蕃,克大莫门城,焚骆驼桥,即此。(2)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攻克镇海,朱贵率军退守骆驼桥,即此。
在今青海共和县南黄河上。《旧唐书·吐蕃传》: 唐开元十六年 (728),陇右节度使张忠亮引兵至青海西南渴波谷,与吐蕃接战,“破其大莫门城,……又焚其骆驼桥而还”。即此。
(1)在今青海省共和县南黄河上。唐开元年间,张忠亮攻吐蕃,克大莫门城,焚骆驼桥,即此。(2)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西。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英军攻克镇海,朱贵率军退守骆驼桥,即此。
在今陕西旬邑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4三水县: 官家洞 “峭壁三百尺,下临汃水,高下各数十窟,可容数百人。中有二井,盖避兵之险绝者,沿川上下数十里,处处有之,惟官家洞为最著”。
北宋时对西藏中部地区的汉译称。宋张方平 《乐全集》 卷22: “秦州奏唃厮啰事”,称唃厮啰为 “武三咩” 人,武: 今西藏前藏地区; 三咩: 今扎囊县桑伊区。
①东汉置,属九真郡。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安省境。后废。《旧唐书· 地理志》 驩州九德县: “后汉遣马援讨林邑蛮,援自交趾循海隅,开侧道以避海,从荡昌县南至九真郡。” 《方舆纪要》卷112安南: 演州 “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南。《续汉书 · 郡国志》: 射阳县注引 《地道记》 有博支湖。《水经·淮水注》: 中渎水 “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博芝即博支。《清一统志·扬州府一》: 博支湖 “在宝应县东
在今陕西泾县西南。《资治通鉴》:新莽天凤三年(16),“戊辰,长平馆西岸崩,壅泾水不流,毁而北行”。胡注:“长平馆,即长平观,在泾水之南原。泾水东南流入渭,为岸所壅,故毁而北行。”
元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南杨武布依族苗族乡。辖境相当今贵州安顺市、普定县等地。大德七年 (1303) 改为普定路。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复改为府。十八年 (1385)废。元置,治今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齐中兴元年(501),萧衍起兵攻建康,“王茂、邓元起、吕增珍进据赤鼻逻”,即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衍起兵攻建康,命王茂等进据赤鼻
在今浙江象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92象山县: 竿门港 “在县西北钱仓所南。倭夷来犯,每栖泊于此”。
即今四川兴文县之兴文河 (红桥河),为长宁河上源。《寰宇记》 卷85泸州江安县: 思晏江“水从晏州流下,合流至绵水”。
一名难留城山。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后汉书·南蛮传》:“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 巴氏、樊氏、曋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 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