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山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五里。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5建德县: 高峰山 “去县 (治今梅城镇) 东五里许,仁安山之支也”。《方舆纪要》卷90建德县: 高峰山 “有双峰峭壁,新安江绕其西南”。
②在今湖北松滋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高峰山 “在县南百里。高耸出群山之上,顶有二池”。
③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二十里。《清一统志·安顺府》 引 《贵州通志》: 高峰山 “僧自然有道行,卓锡兹山,爱其峰高云秀,树密泉香,栖息于此。手植柏树数千”。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五里。宋 《景定严州续志》 卷5建德县: 高峰山 “去县 (治今梅城镇) 东五里许,仁安山之支也”。《方舆纪要》卷90建德县: 高峰山 “有双峰峭壁,新安江绕其西南”。
②在今湖北松滋县南。《方舆纪要》 卷78松滋县: 高峰山 “在县南百里。高耸出群山之上,顶有二池”。
③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二十里。《清一统志·安顺府》 引 《贵州通志》: 高峰山 “僧自然有道行,卓锡兹山,爱其峰高云秀,树密泉香,栖息于此。手植柏树数千”。
即今四川泸州市西南安富镇 (永宁河西部分)。清嘉庆 《泸州志》 卷2: 通裕场 “距 (纳溪)县不一里,即古纳溪递运所,俗呼所街。知县石峰更名安富街”。
①唐武德七年 (624) 改米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县)。以地产筠篁得名。八年 (625) 州废。五代南唐保大十年 (952) 复置。辖境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万载、清江等县地。北宋时缩
清雍正十二年 (1734) 改福宁州置,属福建省。治所在霞浦县 (今福建霞浦县)。辖境相当今福建霞浦、福安、宁德、福鼎、寿宁等市县及周宁县大部分地。1913年废。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福宁州置,
又作八柏桥镇。即今江苏六合县东北三十里八百镇。明嘉靖《六合县志》卷1:“八百桥市在治东北三十里。”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六合县:“八百桥在东北三十里,跨滁河支流为市。”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北部、八百
①三国吴分庐陵县置,属庐陵郡。治所在今江西泰和县西三里。隋开皇十一年(591)改为泰和县。②唐永淳元年(682)改益昌县置,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南四十里花荄镇。《元和志》卷33西昌县:“以与利州
在今黑龙江省塔河、漠河二县南境。自伊勒呼里山分出,又分为二支: 一支东北走,界于盘古河与额木尔河之间者,为额木尔山。一支东走,界于盘古河与呼玛尔河之间者,为伊昔肯山及察哈颜火山。民国 《黑龙江志稿》
蒙古至元二年 (1265) 改河间府置,属中书省。治所在河间县 (今河北河间市)。辖境相当今河北白洋淀以东的大清河及天津市海河以南,山东马颊河以北,河北任丘、肃宁、献县、故城以东地。明洪武元年 (13
①隋大业末置,治所在化明县(今安徽明光市东北)。唐贞观元年(627)废。②唐置,治所在今云南楚雄市西北四十里吕合镇。辖境约当今云南楚雄市西部地。天宝后废。③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辩州置,治在石龙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大同江上游平安南道宁远附近。东汉改为乐都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朝鲜平安南道宁远附近。属乐浪郡。东汉改名乐都县。
①在今山东曹县东。《史记·项羽本纪》:宋义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又,《傅宽传》:傅宽“从攻安阳、杠里”。《正义》谓“今宋州楚丘县西十里安阳故城是也”。②在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西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