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川
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十六国春秋辑补》卷85西秦录: 乞伏国仁五世祖有祐鄰者,“晋泰始初率户五万迁于夏缘,部众稍盛,鲜卑鹿结七万余落,屯于高平川”。《水经·河水注》: 高平川 “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陇山苦水谷,……东北流径高平县故城东,……又北入于河”。
古水名。又称苦水、葫芦川。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至中宁县黄河的支流清水河。东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大猎于此。
即今宁夏南部清水河。《十六国春秋辑补》卷85西秦录: 乞伏国仁五世祖有祐鄰者,“晋泰始初率户五万迁于夏缘,部众稍盛,鲜卑鹿结七万余落,屯于高平川”。《水经·河水注》: 高平川 “即苦水也。水出高平大陇山苦水谷,……东北流径高平县故城东,……又北入于河”。
古水名。又称苦水、葫芦川。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至中宁县黄河的支流清水河。东晋义熙三年(407年)赫连勃勃大猎于此。
辽置,属庆州。治所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北四方城。金天会七年(1129)改为庆民县。古县名。辽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北四方城。属庆州。金天会八年(1130年)改为庆民县。
在今江西横峰县东北。《清一统志·广信府》:汾水岭关“在兴安县东北九十里。北走安徽婺源之间道。今为汛守处”。
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中旗。旧属绥远省,1949年迁驻乌兰哈拉嘎苏镇 (简称乌兰镇)。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蒙古语意为 “营” 或 “部”,是元、明两代蒙古 “万户”下设行政建
原名白鹤村。又名紫堤村。即今上海市闵行区西北二十六里诸翟镇。昔有诸、翟二姓居此,故名。清乾隆三十四年 (1769) 置巡司于此。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东麓。是南京著名古寺之一。南朝梁于此建同泰寺,后毁于兵火。五代吴建台城千佛院,南唐为净居寺,宋为法宝寺。明洪武二十年(1387)重建,改名鸡鸣寺。后屡遭破坏,今寺为清同治年间重修
金降辽奉义县置,属大同县。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1917年改泰来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泰来溪 (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泰来县 “土名泰来气屯”,故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
即今西藏丁青县西北色扎。原西藏地方政府设色扎宗。1960年并入丁青县。“色扎”,藏语意为黄孩。原为姓氏名。传说凤凰在该地生了一个黄色孩子,故名。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丁青县城西北色扎村。
清末分竹节族置,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歇武乡。
又作讬纥臣水。即今内蒙古辽河上游南支流老哈河。《新唐书·地理志》 檀州燕乐县:“又北八百里有吐护真河,奚王衙帐也。”即“土护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