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安抚司
元末明玉珍改高罗宣抚司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明初废。洪武六年 (1373)复置,七年 (1374) 废。永乐四年 (1406) 复置,属忠建宣抚司。清改为高罗土司。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清初改置高罗土司。
元末明玉珍改高罗宣抚司置,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明初废。洪武六年 (1373)复置,七年 (1374) 废。永乐四年 (1406) 复置,属忠建宣抚司。清改为高罗土司。
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南。清初改置高罗土司。
亦名西原。在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乡一带。《元和志》卷3良原县:“石原,在县西南,即所谓良原也。”《寰宇记》卷32泾州良原县:白石原“其原起自县西南三十里,东下三十里,分为两原:一在南三十里,更名良原;
在今陕西彬县东八十里上陵村东,居泾河北岸山谷间。冢高约50米,长约1500米。《史记·周本纪》载:公刘是后稷的曾孙,周文王的十代祖先。“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 自漆、沮度渭,
俗名桥头。即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八里通安镇。明崇祯 《吴县志》 卷16有通安桥。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长洲县图: 西北有通安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吴县西北有 “通安桥镇”。
即今河南濮阳县东北许村。《方舆纪要》卷16清丰县“主簿寨堡”条下:“县西南三十里有许村堡……皆有小城,周一里有奇,可以守御。”
周代国名。曹姓。即邾。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南陬村。鲁穆公改称邹。《公羊》: 隐公元年 (前722),“公及邾娄仪父盟于眜”。注: “邾人语声后曰娄,故曰邾娄。”即“邹”。
或说即上仓城。在今河南通许县西。《水经·渠水注》:“八里沟水又南径石仓城西。”《寰宇记》卷1陈留县:“《城冢记》:‘郑庄公理开封东南,筑此城,积仓粟,因名盛仓城,盛与石音相似,故号石仓城。”
即铁。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公羊传》 作 “栗”。古邑名。又作铁。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公羊传》哀公二年(前493年):“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即此。参见“铁”。
一作宁葭。战国时中山国地,在今河北鹿泉市北。《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二十年 (前206),“王略中山地,至宁葭”。《索隐》: “ 一作蔓葭,县名,在中山。”即“宁葭”。
在山东省枣庄市东北、与苍山县交界处。史称君山,汉称楼山,魏称仙台山。为尼山分支。南北走向。主峰海拔580米,有“鲁南第一峰”之称。孤峰突兀,自山麓至峰顶,陡峭如壁。仅西北角一狭缝可登。顶部平坦,广数十
①一作琅心山。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南柯柯乌拉山。清乾隆 《肃州新志》 第2册: 狼心山“在州东北七百里”。清张穆 《蒙古游牧记》 卷16额济纳旧土尔扈特部: “旗东北有狼心山,在金塔寺堡北六百里,南去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