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
西汉高后元年 (前187) 改薛郡置,治所在鲁县 (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市县地。东汉属豫州。西晋改为鲁郡。
(1)西周周公旦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东古城)。春秋时为季孙、孟孙、叔孙三家所分。公元前256年灭于楚。(2)西汉初改薛郡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市)。三国魏改为鲁郡。西晋复为鲁国。辖境约有今山东省泗河流域及滕州、邹城、曲阜三市部分地。东晋时复为鲁郡。
西汉高后元年 (前187) 改薛郡置,治所在鲁县 (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相当今山东曲阜、滕州、泗水等市县地。东汉属豫州。西晋改为鲁郡。
(1)西周周公旦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市东古城)。春秋时为季孙、孟孙、叔孙三家所分。公元前256年灭于楚。(2)西汉初改薛郡置,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市)。三国魏改为鲁郡。西晋复为鲁国。辖境约有今山东省泗河流域及滕州、邹城、曲阜三市部分地。东晋时复为鲁郡。
今四川邛崃市东境之斜江河。《元和志》 卷31安仁县: 斜江水 “经县南五里”。《寰宇记》 卷75安仁县: 斜江水 “在县南五里。大邑县鹤鸣山来,斜流过县,又东流蜀州新津县”。《方舆纪要》 卷71邛州:
即石臼河。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北。 《寰宇记》 卷61平山县: “县西北五十里水出焉, 亦谓之石臼水,又谓之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之木刀沟,又谓之袈裟水,从此过石疃山,南流入滹沱河。”
即今朝鲜平壤市。《隋书·高丽传》:“其国东西二千里,南北千余里。都于平壤城,亦曰长安城,东西六里,随山屈曲,南临浿水。”唐为安东都护府治。明代为朝鲜西京。《明史·朝鲜传》:万历二十年(1592), 日
亦作洪水河。在今新疆伽师县境。为喀什噶尔河歧流。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68: 乌兰乌苏河“又东入伽师县境,出龙口桥,分支为洪水河”。《清史稿·长龄传》: 道光七年 (1827),平张格尔之乱,战于沙
①即灵隐山。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宋《淳祐临安志》卷8:武林山“又名曰灵隐山,曰灵苑,曰仙居。山上有五峰”。②在今浙江泰顺县东。明嘉靖《温州府志》卷2泰顺县:仙居山“去县东十里”。③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
在今河南原武县东南。《资治通鉴》:唐光启三年(887),“(朱)全忠以四镇兵攻秦宗权于边孝村,大破之,……全忠追之,至阳武桥而还”。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唐光启三年(887年)朱全忠败秦宗权于边孝村,
在今四川大邑县城东三里银屏山下。赵云 (?—229),字子龙,常山真定 (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 人。三国蜀汉名将。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建兴七年 (229) 病死成都。《清一统志·邛州》: 赵云墓 “
在今贵州德江县东五十六里枫溪乡枫香溪村。1934年6月,贺龙、关向应等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 (二军团) 到达枫香溪,中共湘鄂西分局在此召开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恢复红三军各级党组织及其政治机构。黔东
亦名飞仙阁、漏阁。即今四川芦山县西南五十里青衣江东岸关镇。《明史·地理志》 芦山县:“南有飞仙关。”《方舆纪要》卷72芦山县:飞仙关在“县南五十里。亦曰飞仙阁,即古漏阁也”。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北宋属雅州。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