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洞山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黄洞山在 “府西三十里。山深远,旧为贼巢。弘治十一年,御史万祥言,惠州有黄洞山贼即此。山脉蜿蜒而东,至府西十里为新村岭,郡邑之屏障也”。
古山名。在今广东省惠州市西黄洞。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御史万祥言及惠州有黄洞山,即此。
在今广东惠州市西。《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黄洞山在 “府西三十里。山深远,旧为贼巢。弘治十一年,御史万祥言,惠州有黄洞山贼即此。山脉蜿蜒而东,至府西十里为新村岭,郡邑之屏障也”。
古山名。在今广东省惠州市西黄洞。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御史万祥言及惠州有黄洞山,即此。
即彭戏。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彭衙村、北彭衙村。《史记·六国年表》: 秦厉共公十六年(前461),“伐大荔,补庞戏城”。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北。一说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南。《魏书·太宗纪》: 泰常四年 (419),太宗拓拔嗣 “西巡至云中,逾北道,北猎野马于辱孤山”。古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庐陵县: 虎口石,“ 《志》 云,在府北百三十里。石临赣水,高三丈,上一穴状如虎口。梁侯景之乱,交州刺史陈霸先将兵三万,越海赴难,景将立栅邀之,霸先以舟排栅
北魏孝明帝时置,治所在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鸿州。北魏置,治比阳县(今河南泌阳县)。西魏改名鸿州。
又名丁字门屿。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渔翁岛北侧。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丁字门屿“周围不及里许,并无居民,去西屿头有七八里许”。
北宋置,属内江县。即今四川内江市南椑木镇。明代亦称椑木关。《方舆纪要》 卷69内江县:椑木镇在 “县南三十里。亦曰椑木关。接重庆府荣昌县界,有巡司戍守”。在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西南部。面积13平方千米,
即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西北金塘岛沥港镇。清设把总驻守,属定海镇统辖。即今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西沥港镇。位于舟山第四大岛金塘岛西北部,东距舟山市区36千米,西南距北仑港14千米。地处大陆前沿,港口要塞,历来
公元7世纪时印度北部坦涅萨尔统治者曷利沙·伐弹那(戒日王) 所建。都曲女城 (今印度北方邦境内之卡瑙季)。疆域包括当时印度中、北部。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5: “戒日王,今王本吠奢种也,字曷利沙伐
即香溪之东源。在今湖北神农架林区东南、兴山县东北。《清一统志·宜昌府》: 深渡河“在兴山县北。西南流入南阳河”。
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江城镇北。《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江川县: 屈颡颠山 “在县 (今江城镇) 北十五里。山半涌泉三派,西入滇海,东入抚仙湖,南为阿伴溪,入星云湖,溉田甚溥。《志》 云,土人谓犬为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