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天山

齐天山

在今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南。与西晃山连麓别峰。《明一统志》卷65辰州府:齐天山“在麻阳县(今锦和镇)东南五十里。峰峦高出云表,天晴则秀色愈盛,故又名霁添山”。宋置齐天铺于山下。


猜你喜欢

  • 能仁寺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南。《清一统志·绍兴府一》: 能仁寺 “在府南二里。晋许询舍宅建,号祗园寺。吴越时重建。宋改名。府西北二里尚有小能仁寺,故郡人谓此寺为大能仁寺”。②在今江西九江市。《清一统志 · 九江

  • 多萸铺

    在今云南开远市南。《方舆纪要》卷115阿迷州:多萸铺“在州南。《滇程记》: 自教化三部而北,有舍苴河菁口,又北为教化河。外近州界有琐罗城,又北至歪头山, 又北次多萸铺, 乃至州治。渡小盘江至彭堡,接弥

  • 玉妃溪

    在今四川绵竹县东北。《方舆胜览》卷54汉州:玉妃溪“在绵竹县。《成都耆老传》载:妃与五丁同生,父母弃之溪中,后闻呱呱之声,就视乃一女、五男,女即蜀文併妃,男即五丁”。

  • 红心镇

    在安徽省凤阳县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红心,人口 6400。原为南京至北京驿道站。相传元末红巾军核心部曾驻此,故名红心铺,简称红心。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红心驿,设

  • 山外

    与“山东”同义。晋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古地区名。与“山东”同义。潘岳《西征赋》:“有噤门而莫启,不窥兵于山外。”

  • 淮西道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置淮西道宣抚司,十四年 (1277) 改为淮西道宣慰司。治所在庐州路(今安徽合肥市)。大德三年 (1299) 与淮东道宣慰司合并为淮东淮西道宣慰司,徙治扬州路 (今江苏扬州

  • 国内城

    在今吉林集安市区内,临鸭绿江畔、通沟河口侧。公元3年至209年为高句丽都城。唐灭高句丽后城废,古城遗址尚存。城略呈方形,周2686米,条石垒砌,中实以土,有城门六处。1982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洋梓镇

    即今湖北钟祥市东北洋梓镇。民国 《湖北通志》 卷33 《乡镇》: “洋梓镇,在 (钟祥县) 城东北二十七里。”在湖北省钟祥市中北部。面积403平方千米。人口5.7万。原此地多梓树,洋者广也,故名。镇人

  • 渡州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流域。后废。

  • 大行城

    即今辽宁丹东市西南三十二里娘娘城。《新唐书·薛万彻传》:贞观二十二年(648),“以青丘道行军总管帅师三万伐高丽,次鸭渌水,以奇兵袭大行城”。即此。即今辽宁省丹东市西南娘娘庙山城。《新唐书·薛万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