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兴寺

龙兴寺

①即今河北正定县城内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原名龙藏寺。北宋开宝四年(971)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定名隆兴寺。

②唐建。在今山西新绛县城内。寺内有碧落碑。碑文刻于唐总章三年(670)。书法奇古,行笔精绝,以大篆著名。内容为太宗弟韩王元嘉之子李训、李谊、李譔、李谌等为居母丧造像祈福。咸通十一年(870)郑承规奉命在碑阴下部书刻释文。原文字迹略有损伤,后人摹其旧拓重刊一通,存于原碑之侧,人称新碑,碑阴留题“金大定二十二年”字样。

③即大龙兴寺。在今安徽凤阳县北。为明洪武十六年(1383)在离於皇旧寺(皇觉寺)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

④在今浙江杭州寺北城区。《资治通鉴》:唐天复二年(902),徐绾叛钱镠,“绾退屯龙兴寺”,即此。

⑤在今湖北房县西北一百八十里。《明一统志》卷60襄阳府:龙兴寺“在房县。唐柳宗元《岳州圣安寺碑》云:“无姓和尚始居房州龙兴寺中。”即此。

⑥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南。唐柳宗元尝僦居于此。西有净土院。柳宗元有《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

⑦在今湖南沅陵县城西北虎溪山南麓,俯临沅江。唐贞观二年(628)创建,后历经修葺、扩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旃檀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均依山而筑。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正前重檐间悬挂“眼前佛国”木匾,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

⑧一名治平寺。唐建(一说东汉建),在今四川忠县东一里。唐杜甫在忠州时,尝居于此,有《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南宋诗人陆游有《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诗》。清康熙五年(1666)重修。

⑨在今四川奉节县北十里。《清一统志·夔州府二》:龙兴寺“宋王十朋有诗。自注:钦崇皇帝母王皇后所生之地”。


(1)古寺名。(1)在今河北省正定县。本隋龙藏寺,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名龙兴寺。清康熙年间改名隆兴寺。(2)在今浙江省杭州市北城区。唐天复二年(902年)徐官叛钱镠,屯兵于此。(3)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芝州区西南。唐柳宗元曾居此,有《龙兴寺修净土院记》。(4)在今重庆市奉节县北。宋王十朋有诗言之。(2)今寺名。(1)在安徽省凤阳县城东北日精峰下。原为明太祖朱元璋早年出家的皇觉寺,洪武十六年(1383年)移今址重建,朱元璋赐名大龙兴寺,并亲撰《龙兴寺碑》碑文。《大明洪武实录》载:此寺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属凡三百八十一间”。寺内原藏有朱元璋画像、铁像,并有御书亭一座,亭内有明太祖“第一山”手书石碑。东西两廊嵌有明清两代名人题词。现仅存殿阁20余间,以及明铸铜镬、铜钟和明万历诗碑等文物。大雄宝殿内辟为文物陈列室。(2)在湖南省沅陵县城西北面的山坡上。背仰虎溪山,俯临沅江,与笔架山隔水遥望。唐贞观二年(628年)创建,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旃檀阁、弥陀阁及东西厢房等,均依山而筑。大雄宝殿建于元末明初,正南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重檐歇山顶,两梢间则用硬山顶。殿内共24根大木柱,其金柱呈很少见的梭柱形式,两端有卷煞,立于有木的石础上。殿的明间特大,次间加梢间还不及其宽,殿内天花板上梁架为穿斗式,殿正前二重檐之间悬挂着“眼前佛国”的木匾,是明崇祯年间礼部尚书、书画家董其昌题写的摹刻品。凤滩水电站大坝建成关水后,龙兴寺山门离水面咫尺,山色、水光与庙宇交相辉映,游人乘舟入庙门别有一番风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逊母口集

    亦作顺母口。即今河南太康县西逊母口镇。明嘉靖 《太康县志》 卷1 《集店》: “逊母口集,西三十里。”

  • 思贤铺

    在今四川广元市南。清嘉庆 《四川通志》卷89广元县: 思贤铺在 “县南二十里”。

  • 宁聂哩神山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北与阿穆尔州交界处之亚马林山。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宁聂哩神山“国语,宁聂哩,春也。(宁古塔)城北三千七百十八里”。兴衮河支流额密勒河发源于此。

  • 应亭

    战国秦地。在今陕西大荔县境。《史记·秦本纪》:昭襄王五年(前302),“魏王来朝应亭,复与魏蒲阪”。《集解》:徐广曰,“《魏世家》云会临晋”。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战国秦昭王五年(前302年),魏王来朝

  • 落马涧

    一名南涧。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落马涧 “在县东南五里,水下秦淮,宋武陵王讨凶劭,斩劭,余军处涧而死,水为之溢,因名焉”。《明一统志》 谓之跃马涧。

  • 逍水

    即消水。今四川仪陇、营山、渠县之消水河(流江河)。《舆地纪胜》 卷188蓬州: 逍水 “在良山县东二里。源出伏虞县,流入蓬山县及渠州流江县界”。

  • 寻阳驿

    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寻阳驿“在府城东北。宋元以来,皆置于府城西,明初因之,万历四十一年改置于此。滨江, 以便行旅”。清雍正四年(1726)裁。

  • 马塘

    ①即今江苏如东县西马塘镇。1940年以后先后为苏中革命根据地如皋、如东县治。②在今江西波阳县东北。《新唐书·地理志》饶州鄱阳县:“东北四里有马塘,北六里有土湖, 皆刺史马植筑。”《明一统志》卷50

  • 林虑山

    原名隆虑山。东汉时避殇帝刘隆讳而改名。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后汉书·夏馥传》: 夏馥被诬陷,“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隋书·炀帝纪》: 大业十年 (614),“王德仁拥众数万,保林虑山为盗

  • 龙透关

    在今四川泸州市南。《明史·地理志》 泸州:“南有龙透关,崇祯间修筑。”《清一统志·泸州》:龙透关“在州南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