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尾城

龙尾城

唐南诏置,在今云南大理市区下关,西洱河北岸的旧城。唐樊绰《蛮书》卷5:“龙尾城,阁罗凤所筑。蒙抱玷苍南麓数里,城门临洱水下。河上桥长百余步。过桥分三路,直南蒙舍路, 向西永昌路,向东白崖城路。”依山扼河,为南诏、大理都城阳苴咩城南方的防戍要地。


又称龙尾关(《大理行记》)、玉龙关。即今云南省大理市下关。山势逆回,如游龙之掉尾得名。公元8世纪初期南诏王皮罗阁筑,为南诏、大理立国时都城南面的防戍要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蓝玉等曾由此取大理。因位于洱河下游,故后又名河尾关。与其北龙口城(龙首关、上关)相对,又称下关。


猜你喜欢

  • 梨园堡

    明置,即今甘肃临泽县西南梨园堡。《皇明职方地图》 中卷甘肃边镇图有梨园堡。清初设守备,后改都司。

  • 莲花池

    ①在今河北保定市南。《明一统志》 卷2保定府: 莲花池 “在府治南。元守帅张柔开凿,中有看花亭,又有柳塘、西溪、北潭,皆引鸡水为府中胜概”。②在今河北沙河市北。《清一统志·顺德府一》:莲花池 “在沙河

  • 开林山

    一作阙林山。在今湖北谷城县北四县。《续汉书·郡国志》 筑阳侯国注引《荆州记》曰:“县北四里有开林山。”

  • 豆沙关

    在今云南盐津县西南二十六里。清代以来称豆沙关。《清一统志·昭通府》:豆沙关“在大关同知治雄魁城西南一百五十五里,前临大河,为下方咽喉”。按,“西南”应为“东北”。该关以彝族守关将领“豆杓”的名字命名,

  • 葛仙镇

    即葛店。今湖北鄂州市西葛店镇。清光绪《武昌县志》 卷3 《乡坊》: “葛仙镇,在县西九十里,市廛可三百余户,西距省城九十里,北滨江三里,南通梁子湖。”

  • 拜城

    即今新疆拜城县。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6: 拜 “地饶水草,城距山岗,周一里三分,高一丈,东西二门”。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 拜,“回语,富厚之意。居民富厚,多牲畜,故名”。清光绪八年 (1

  • 抚州府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抚州路为临川府,不久又改为抚州府。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明初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及东乡、金溪、资溪、崇仁、乐安、宜黄等县地。万历后略有缩小。1912年废。元至

  • 南阳堡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七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81镇溪千户所: 南阳堡 “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 威远堡门

    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北威远堡镇。《清一统志 ·奉天府二》: 威远堡边门 “在开原县东北三十里。堡周三里,南门二门。为吉林乌拉等处往来孔道,南至英峨边界七十里”。

  • 江那里

    即今云南砚山县。清代以原维摩地置,为开化府所辖八里之一。壮语“江”为中间,“那”为田,意即田坝中间的地方。后属文山县。1933年置砚山设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