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支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金城县置,属枹罕郡。治所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元和志》卷39龙支县:“西南有龙支谷,因取为名。”一说在今甘肃永靖县北。唐属鄯州,上元后陷于吐蕃。
古县名。北魏初于龙支堡置北金城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名龙支县,治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属金城郡。北周、隋属枹罕郡。唐属鄯州,上元后地入吐蕃。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金城县置,属枹罕郡。治所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元和志》卷39龙支县:“西南有龙支谷,因取为名。”一说在今甘肃永靖县北。唐属鄯州,上元后陷于吐蕃。
古县名。北魏初于龙支堡置北金城县,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名龙支县,治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属金城郡。北周、隋属枹罕郡。唐属鄯州,上元后地入吐蕃。
唐贞元十一年(795)置,由剑南西川节度使兼云南安抚使,管辖南诏统治境界。五代废。
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明宣宗实录》卷112: 宣德九年 (1434) 九月癸未,“车驾发京师,驻跸唐家岭”。即此。古山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区西南。明宣德九年(1434年),宣宗北巡;正统十四年(144
在今广东封开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1封川县: 迪田营 “前临贺江,其相近有西河营,旧为广西瑶出入噤喉,防御甚切”。
故地在今阿曼南部之米尔巴特一带。旧说在今阿曼北部之苏哈尔。南宋赵汝适《诸蕃志》卷上:“勿拔国边海,有陆道可到大食。王紫棠色,缠头衣衫。遵大食教度为事。”其地为古代东西方海舶所经之地。
在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即小江)南侧。清代属腾越州大塘隘土把总。见硕色《处置秤戛等处分隶奏摺》及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99土司。
即今辽宁沈阳市东北浑河。源出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滚马岭,西南流经沈阳市南,至辽阳市四十里会入辽河。《旧唐书·程务挺传》: 永徽六年 (655),程名振 “率兵破高丽于贵端水,焚其新城”。即是。古水名
又名黄亭。在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二十二里三姓庄北。《春秋》: 哀公十三年 (前482),“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杜注: “陈留封丘南有黄亭,近济水。” 《国语·吴语》: “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
亦作伯劳墟。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南伯劳镇。明嘉靖《钦州志》卷7灵山县:“伯劳埠在县治西八十里上东乡。”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灵山县图:西南有伯劳墟。
古地名。在今浙江诸暨县东北。《水经·渐江水注》: “允常卒,句践称王,都于会稽,《吴越春秋》 所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 按: 今本 《吴越春秋》 无此文。埤中亦不能确指
在今江西武宁县西南。《舆地纪胜》卷26隆兴府: 柳山 “在武宁县西四十里。峰峦峭拔甲于群山。远望如文笔状,为武宁之绝景。旧传 (唐) 柳浑尝隐于此,故号柳山”。(1)山名。在江西省武宁县中部。孤峰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