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渡山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龙渡山“又名神渡山。在军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龙渡山“州之望山也。下有源泉,溉田甚溥”。
在今湖南桂阳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龙渡山“又名神渡山。在军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桂阳州:龙渡山“州之望山也。下有源泉,溉田甚溥”。
春秋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五里龙门山。《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 (前516),“晋知跞、赵鞅帅师纳王,使汝宽守阙塞”。杜注: “洛阳西南伊阙口也。” 《水经·伊水注》: “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
①北宋天禧二年(1018)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西北安远乡。熙宁八年(1075)废为镇,后复为砦。《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九月,“壬子,程信及夏人攻巩州不克,信引兵趋秦州。丙辰
在今四川崇州市城中。 北宋赵《蜀倅杨瑜邀游罨画池》 诗云: “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今池建有楼台亭榭,形成独特的园林风格。湖东有陆游祠,南有清建文庙。
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110浔州:大隍水“在桂平县。源出象州武仙县界”。《清一统志·浔州府》:大隍水“源出武宣县界,东流合浔江”。
隋大业元年(605)建于洛水上。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正南洛水上。《尔雅》:“箕斗之间为天汉之津。”故名。《元和志》卷5:“用大缆维舟,皆以铁锁钩连之。南北夹路,对起四楼,其楼为日月表胜之象。然洛水溢
又作必尔罕站。清置,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尔站村。《清一统志·吉林二》 “额赫茂站”条下:“搭拉小站,又东南六十里至毕尔罕毕喇站。”
明洪武元年(1368)改广州路置,后属广东省。治所在南海、番禺二县(今广东广州市)。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广州府吴“分置广州以其土地之辟也”。辖境相当今广东东至龙门、增城、东莞、宝安、深圳, 北至
在今云南姚安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矣保山“在府北十五里”。
又名大金川水。在四川西部大渡河上游。《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 金川河 “源发松潘厅西北髦牛徼外,北由绰斯甲布土司及杂谷厅从噶克丹坝各土司境,南流入金川土司境,过绥靖屯而西,至崇化屯收功噶山水,历马尔
在今云南蒙自县南十五里。《清一统志·临安府》 引 《蒙自县志》: “地名生山岊。明正德间,土酋那伐乱,官兵讨平之,置新安千户所,疏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