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湾镇

龙湾镇

亦作龙安镇。又名靖安镇。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6:龙湾市“在上元县金陵乡,去城一十五里”。《明史·太祖纪》:元至正十二年(1352),陈友谅“至龙湾”,太祖“乘雨夹击,大破之。友谅乘别舸走”。即此。


(1)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白楼下,人口 2200。地近港湾,山峦蜿蜒如龙,故名。1949年属滨江乡,1956年与水心乡合置永新乡。1961年属龙湾公社,1984年属龙湾乡,1985年析龙湾乡部分地域置龙湾镇。产稻、油菜籽。有蔬菜水果基地、甜橙基地和河蟹、蝤蛑养殖基地。有机械、阀门、化工、医疗器械、建陶、鞋革、服装等厂。为温州扶贫经济开发区和对台贸易点所在地。金温铁路货运终点站设此。机场、温强、疏港公路横贯。有温州机场、万吨级龙湾码头。有拆船厂、温州海洋渔业公司。向为海防要地,隔江与乐清市磐石相峙,扼瓯江咽喉。古迹有龙湾古炮台遗址。(2)在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部。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地龙湾,人口 2700。明时建镇,地处龙湖之中,名为龙湖镇,后演变为龙湾。解放初,属江陵县张金区及潜江县熊口区。1954年由江陵县划入潜江县。1961年属龙湾、竺场、沱口、腰河四公社。1975年四公社合并,成立龙湾公社。1985年改置镇。为江汉平原湖区。主产小麦、稻、大豆。有造纸、农具、麻线等厂。潜张公路经此。(3)在广东省四会市中部。面积43.1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湾,人口 2600。清道光年间成圩,原称飞升圩。后因位于龙江畔,改名龙江圩。又因洪水再迁至现址,改称龙湾圩。1949年属四会县第五区。1957年置龙江乡,1961年置龙江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撤区置镇。地处江谷河(龙江)河岸平原区。主产稻、柑橘。淡水鱼养殖业普遍。有酿酒、塑料、金属家具、草织、制衣、绣花等厂。有公路接四良公路。(4)在广东省廉江市中南部。面积59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龙湾街,人口 3100。镇区清中叶建,处河湾区,以“”喻河,故名。1950年属廉江县第五区,1953年属第八区。1957年设龙湾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龙湾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地处九洲江河岸平原台地区。产稻、甘薯、甘蔗、蔬菜、烟叶。有水泥、饲料、粮食加工、红砖、造纸等厂。有公路通廉城。


猜你喜欢

  • 砻丛山

    即嵸山。 简称丛山。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北。《寰宇记》 卷104绩溪县: 砻丛山 “在县北二十九里。其山四合交凑,中有大路,向宣州宁国县,路又二郡分界焉”。

  • 千秋神武门

    即神虎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内宫城西门。《资治通鉴》:西晋太安元年(302),齐王冏遣将董艾袭长沙王乂,乂驰入宫,闭诸门。“董艾陈兵宫西,纵烧千秋神武门”。即此。又称神虎门。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

  • 赤坑

    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后汉书·张奂传》:延熹初,“迁使匈奴中郎将。时休屠各及朔方、乌桓并同反叛,烧度辽将军门,引屯赤坑,烟火相望”。李贤注:“时度辽将军屯五原。”《方舆纪要》卷61榆林镇:赤坑,

  • 金明县

    隋仁寿元年 (601) 改广洛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安塞县东南沿河湾镇。大业初属延安郡。十三年 (617) 废。唐武德二年 (619) 复置,为北武州治。贞观二年 (628) 属延州。北宋熙宁五年

  • 水磨川关

    一名水磨关。明置,属永昌卫。在今甘肃永昌县西二十里焦家庄乡。为通西域的孔道。

  • 东訾

    春秋时周邑。又名訾城。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前518), 阴不佞拘得玉者,“取其玉。将卖之,则为石。王定而献之,与之东訾”。杜注:“巩县西南訾城。”《续汉书·郡国志》 河南尹巩县

  • 水西司

    在今广东花都市(新华镇)西南炭步镇。明崇祯末设守备于此,寻废。清设水西巡司。

  • 泥溪驿

    在今四川屏山县东金沙江岸边。《方舆纪要》 卷73马湖府屏山县: 泥溪驿在 “府东一里”。

  • 会宫集

    即今安徽枞阳县北会宫乡。旧属桐城县。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会宫集“姚王集罢,贩牲者纷至会宫开集”。

  • 南午山

    在今福建邵武市南三十里。明 《寰宇通志》 卷77邵武府: 南午山 “在府城南。山前三峰,俱在午位,与邵治相对,故名”。